推进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中国商报网| 2024-07-12 16:57:17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能够支撑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标准体系,累计制修订20项以上服务型制造标准,基本覆盖基础通用、核心要素、业务类型及融合业态应用相关标准,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提升服务型制造标准公共服务能力,满足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需要,促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

《指南》明确了“服务型制造”四个核心特征,服务型制造应该以客户对产品功能需求和体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系统变革,其核心产出是具备高附加值的“产品服务组合”;服务型制造强调以制造业为根基,通过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指南》指出,加快建设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就必须把握标准化工作四项基本原则。加强统筹,合力推进;行业协同,强化应用;创新引领,持续完善;优化供给,开放合作。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强化标准应用实施,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对促进我国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引领、规范和支撑作用。

《指南》详细解析了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见图1)和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见图2)。

(图1)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逻辑结构

(图2)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框架

本次的《指南》也明确了服务型制造四个标准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分体系、核心要素分体系、业务类型分体系、融合业态应用分体系。

基础通用分体系是其他服务型制造标准分体系的底层支撑,用于统一服务型制造相关术语的概念、理解和使用,规范服务型制造通用技术和要求,评价企业和区域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情况。

核心要素分体系是服务型制造体系的中枢,用于规范发展服务型制造中涉及的“产品服务组合、数据资源、组织结构、人才管理”等关键要素,通过对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产品服务组合的高效供给。

业务类型分体系用于规范、指导产业实践中的服务型制造创新模式,包括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节能环保服务、生产金融服务和其他创新模式等10个部分。

融合业态应用分体系用于满足制造与服务融合产生的新业态需求,面向生产和生活的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标准,规范引导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的体系架构、术语定义及各类应用场景中的产品服务组合内容等。

《指南》强调,推进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与实施,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方合力。要加快标准研制,鼓励先行先试,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实现动态更新和优化。要强化宣贯实施,引导企业主动对标达标,通过实践案例促进标准推广实施。要推动国际合作,加大对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研究力度,提高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