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进博|盈康一生带来脑卒中治疗新答案
今日热点网| 2024-11-08 16:52:15

11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期间,海尔集团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举办“脑卒中治疗新方式-靶向低温脑神经保护”学术研讨会。

刚刚过去的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高达1/3的致残率和1/3的致死率,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也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盈康一生聚焦患者临床需求,本届进博会上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专家名医,共话新技术、共探新模式,同时,也希望借力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提升民众对脑卒中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引导大家注重科学防治。

走好科研“最初一公里” 首创靶向低温脑保护技术

回溯整个脑卒中治疗史,大致经历了从没得治到有得治再到治得好的三个阶段。从1998年首次报道机械取栓,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脑卒中已进入血流再通后治疗的新时代。然而面对脑卒中这一全球性的医疗难题,冰帽降温、血管内全身降温等传统的治疗方式仍存在局限,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治疗技术。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导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脑卒中治疗要着眼于科技前沿,不断推进医学技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目前,行业广泛认为治疗性亚低温是唯一能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临床治疗方法。

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团队提出的动脉内靶向低温脑保护新技术,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最有前景的脑保护方法”,可以对脑卒中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被国家卫健委列为了“卒中防治适宜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川杰在分享中指出,“我们团队研发了20年的时间,创新靶向低温脑保护技术解决了临床低温脑保护的两大痛点,并在大动物身上得到了验证,能优化靶向低温治疗流程,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该技术还有望应用在重度颅脑损伤、心脏手术及肝脏肾脏器官移植等更广泛的临床治疗领域,未来也有助于向基层普及,助力国家“百万减残工程”,让更多卒中患者享受到新一代科研成果。

【吴川杰分享】

走通转化“最后一公里”,创新医工“近岸研发”模式

在脑卒中低温治疗领域,有真实的患者临床需求、也有顶尖的科研医疗技术,但行业却没有成功的转化经验可循。盈康一生切入这一难题,依托搭建的医工科技创新产业化台“海医汇”,创新提出“近岸研发”模式,吸聚了大量的院士专家、科研机构,共同专注于加速高端创新药械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孵化。

从需求确认、模块设计到样机临床阶段,全流程的每个环节都与专家保持“零距离”沟通,确保研发过程与临床需求“零距离”交互,这正是“近岸研发”模式的核心所在,也是打通技术转移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以生态之力,创造生命可能。”海医汇这一理念更是在设备转化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盈康一生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焦海军在分享中说道,“我们模式最大的亮点是我们全流程和用户、专家、供应商走在一起,在用户现场对着临床应用做研发,思想多碰撞产品就少‘碰撞’,这极大加快了我们推进靶向低温脑保护技术转化的速度。”

【焦海军分享】

脑卒中技术转化仅是起点,随着海医汇实践的不断深入,医工金服用等创新要素正加速形成无界生态合力,未来,将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从最初一公里走到最后一公里,为中国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生态合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