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现代化,我们一直没写进文件里
今日热点网| 2024-12-16 15:23:27

作者 | 那一夫

智谷趋势Trend出品

要说2024年最让国人感到意外的一件事,大概就是中国被强行扣上发达国家的帽子,感觉全国人被开了一个大玩笑。

中国当然想成为发达国家,但那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而不是被硬捧上去。

发达国家门槛很高,人均GDP2万美元是硬杠杠。中国(大陆)326个地级市,过线的不到30个。

但达到这个标准,也只是一只脚踏上了发达国家门槛,另一只脚?就是服务业GDP占比超过60%。

中国富裕的地方早已经在冲刺了,近出台的地方十四五发展纲要,有很多省份、城市把提升服务业提到显著位置。

比如浙江省、深圳市等十多个地方给服务业占比突破60%划了时间线;而一些早已达到70%的城市,更是力求更进一步,北上广等11个城市为了被纳入了国家服务业开放扩大综合试点抢破了头,上海甚至提出2025年要75%的目标。

75%什么概念?不如纽约、伦敦、东京,可与巴黎、旧金山比肩。

为什么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如此重视服务业?

2016年中国服务业比重超50%,当时的媒体、专家曾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后的经济要看服务业脸色行事了。

只是当时大多数人并没有领会到其大义。

经过了8年的探索,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下半程能不能走好走稳,服务业就是那个关键因素。

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服务业要承受其重?又是什么样的服务业能承受之重?

1734333645303.png

一次不动声色的关键调整

2024年7月30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明确提出: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

会议特别点名三大类产业:

1)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

2)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服务等;

3)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8月继而重磅推出《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服务业上屡屡登上中国最重要的会议和红头文件,挖潜、升级、壮大……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是中国转换增长主引擎的重要信号。

中国这样的大国,最终一定要走上消费驱动这条路,工业现代化之后必然是服务业现代化。

积弱积贫的历史,大国博弈的现实,让中国人习惯了对制造业高看一眼,要转过这个弯有点难。

但这个弯,必须转!

问一个简单问题,今天的中国与最发达国家(美国)相比,哪些产业的差距最大?

答案不是频频登上热搜的半导体、光刻机、AI……按照权威人士的说法,在这些领域,中外(美)最尖端技术的差距大约为5-20年,但产业差距仅3-10年,有些甚至还领先。

前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曾说,在AI最顶尖技术上,美国领先中国十年。但11月在哈佛政治研究所的一场论坛上,他又说,在开发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的竞赛中,美国落后于中国(侧重点似乎是应用层面)。

中外差距最大的正是民间说的那些“伺候人的”行业,比如专业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租赁、文化娱乐、零售等等,但它们位于“微笑曲线”高高扬起的两端,包括设计、品牌、金融、售后、物流……以及生产型服务业。

在三大产业中,恰恰是服务业的现代化最难。

1734333665797.png

服务业直接面对生活,服务业现代化追求让大多数人享受到高品质且便利的生活,分享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

最简单的例子,岭南的新鲜荔枝过去杨贵妃3天能吃上,现在是差不多人人都行,而且更快,靠的就是服务业现代化。

为什么只有现代服务业可以单独定义发达国家,是因为服务业是对物质的再加工和价值的再赋予的产业,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重塑农业、工业,让其更现代更有含金量。

今天的中高端工农业产品包含的服务价值越来越高。一部6000元的智能手机,硬件制造只占不足一半,另一半是软件、专利和服务的价值,而且未来这部手机的增值部分基本上都来自服务。

但要让服务业现代化非常难,地球上大约二百个国家,能达到仅37个,二战结束后的七十年,成功进阶的更是只有两个:韩国与新加坡。

为什么现在如此重视服务业?因为在中国完成工业化,GDP增速降到5%以下之后,只有服务业现代化才能促进工农业转型升级,最大程度的满足普通人对于幸福生活向往。

1734333680773.png

跨越门槛的中国路径

2023年,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其GDP占比为54.6%。

从占比50%到54.6%,中国用了6年时间,服务业进化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服务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有二:

1)先发优势,厚积薄发;

2)后发优势,换道超车,就是邓公那句话,科技的力量。

严格说,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是不同历史时期可以有所侧重。

中国大多数地方的选择都明显侧重第二条路。

2024年11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特别指出,“发展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台经济正式被纳入了新质生产力。

台经济是互联网、数字技术商业化在中国落地的集中体现,放在全世界都具有领先性和代表性。那么,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台经济真能助力服务业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吗?

看看杭州亚运呈现给世界的生活图景——

哪怕一个外国人,只要一部手机,他就可以立刻和这个千万人口的城市全方位连接:所有亚运场馆,11万+餐馆、100+星级酒店、3000+咖啡馆、1000+茶馆、1000+酒吧、近万家奶茶店;2万辆出租车、1600多条公交线、12条地铁;超过100个风景区,250+商场和综合体、上千家便利店、超5000个小超市、超2000个农贸市场、超一万家服装店……

依靠在数字化、台经济上的后发优势,中国不只是一二线城市,甚至是十三线县城,也能享受到很多发达国家都享受不到的快捷、便利和品质生活。

然而,杭州只是偌大中国一个小切面,现实是我们服务业整体依然传统、落后。

看服务业GDP占比,中国326个地级以上城市——

80%以上的,北京独苗一根;

70%-80%的,有上海、广州、杭州、乌鲁木齐、海口,三亚、张家界、甘南等8个;

60%-70%的,则有深圳、成都、天津、西安……22个城市。

31:326,不到百分之十。

然而,2023年,4个直辖市加上广深,仅6市服务业就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再放大一点,中国服务业(GDP)城市前50,占全国城市数15%,却合计创造了全国60%的GDP。

为什么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频频讲服务业,明白没?哪怕只是守住了这50个城市的服务业,全国经济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如果中国服务业占比能够提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经济上又一个黄金十年,甚至二十年,意味着目前困扰我们就业、产能、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都不再是大麻烦。

剩下的,也是最关键的,怎么实现?上海、深圳、杭州,大致可以代表实现服务业现代化的三条路径。

1)上海路径

上海堪称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标杆,服务业占比超过70%。

中国最具国际范的都市,世界500强中国总部首选,全球顶级品牌最密集的中国城市……这些头衔既彰显了上海服务业达到的高度,也显示了上海经济、产业的厚度。

上海是典型的先发样本,1843年开埠,商业化第一步就是和世界最高标准对齐,此后的每一步都得天独厚,工业化初期更是一城独占全国(不含东北)近一半的工厂和工人……才有了今天这般大气象。

厚积薄发这条路,上海集天时地利人和做到了极致,别的地方学不来。而且用了近两百年,太久了。

2)深圳样本

四十年,走完了上海全进化进程一多半,难怪深圳被称为人类建城史的奇迹。

从渔村起,先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再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服务业GDP占比2023年达到62%。

第一个商品房、第一张股票、第一家股份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最繁荣的民营经济,但“特区”两字足以让后来者敬而远之。

绝无仅有的制度优势,地方层面最大的“放权”,离香港近,吸引了全国最敢闯、最有想法、最能打拼的一批创业者……让深圳样本变得独一无二。

如果说真有什么可以学的地方,那就是早早就把服务业现代化上升为城市发展顶级战略,立志要做全国最会“搞服务”的城市,利用一切可用的后发优势,尤其是科技。

3)杭州经验

相对深圳,杭州更像是一个天资禀赋还不错,但更多凭借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普通人家的孩子。

长期处在上海的影子里,吸引人才、投资一度都不占优势,如果按部就班的发展,也许就此中庸了下去,但抓住了互联网革命台经济的风口,才终于脱颖而出。

杭州,服务业GDP比重1999年达到40%,2023年就突破了70%,这个速度,即使深圳也望尘莫及。

三条路径,三种选择。全国326个地级市,大多数资质中庸,选哪条路才能后发先至,实现服务业现代化,还用细说吗?

1734333723475.png

服务业数智化,中国经济最稳的下一步

杭州赶上了好时候,但更重要的是,杭州牢牢把机会握在手中。

就像很多人最初看到二维码,仅仅是认为它便利了支付与交易达成,却很少去想,一旦有了强大的台经济加持,它就能重新定义商业,定义人们的生活方式。

杭州敢想,也能把事做大。

如今的杭州已然成为全国数字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从拥抱互联网到全城各行各业进行数字化升级,从“移动支付”到“网上办事、一次不用跑”再到“智能创新的亚运之城”,杭州拼接服务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迅速跻身中国城市发展的第一梯队。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

去年,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数字+生活服务”生态体系……到2030年,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度融入居民生活,形成智能精准、公平普惠、成熟完备的生活服务体系。

这些文件既是目标指引,也是对杭州等一批先行者探索服务业现代化经验的肯定。

人类经过四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蒸汽机,计量单位是马力;第二次是电气化,靠的电力;第三次是互联网,靠流量,可称之为网力;第四次就是以AI、云、大模型为代表的数智化,其核心是算力。

如果说网力更多绽放在了生活消费领域,促成服务业的初步现代化,那么算力的惊人能量最终则要承担起全产业经济形态转型升级的重担。

在推动AI落地、产业数智化方面,杭州也在吃“螃蟹”,并探索出一套“政策引导结合台创新技术和产业数据”等多元力量融合的“杭州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头部企业。

1734333743913.png

外卖小哥用支付宝“碰一下”快速登记

支付宝为例,作为数字开放台,连接了近400万个商家机构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政务办事、扫码点单、生活缴费等上万种生活服务。近年来,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支付宝则更多干起了技术助力的大活。

1734333760152.png

比如看病就医有数字健康人“安诊儿”,不知道挂号挂哪科,报告怎么看,看病流程……问它,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已服务了1000多家医疗机构,超1000万人次,用户满意度98%;

1734333778038.png

文旅智能体“杭小忆”,可以帮忙做攻略、订酒店、查美食、用AI讲解西湖等景点,专攻外地游客,数据显示,今年十一期间“杭小忆”服务游客近250万人次,带动文旅关联消费高达10亿元。

1734333928325.png

就业有AI数智人“小顾”,9月至今累计服务大学生、蓝领青年等求职者10万人次,推荐1万多个岗位,解答咨询问题准确率高达99%,平均每次可给单个求职者节约20分钟,人岗匹配求职效率较传统人工方式提升至少10倍以上。

1734333945271.png

另外,杭州市人社局还专门在支付宝上线了“就业创业一张图”促就业功能,为杭州地区用户提供一键导航求职、一键获取创业帮扶等服务。

过去十年,浙江吸引了1000万人口,在全中国仅次于广东,杭州甚至一度超过深圳、广州成为中国当年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这是一个杭州与服务业现代化、政府与企业、城市与国人相互奔赴的故事。

要知道,1000万人不全是阿里、蚂蚁、海康吸引的程序员,随着数字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每一种数字新技术往往会刷新经济形态,都会需要现实世界的配套工种:

如零售业数字化,需要配套的快递、直播、平面模特、平面设计、运营;餐饮服务业数字化,需要配套外卖小哥、闪送、跑腿、小店数字规划师;移动支付线下化,需要配套收钱码软件开发、二维码地推、支付终端制造商;打车的数字化,需要配套的网约车司机;台服务的数字化,需要配套在线众包客服等等。

网力时代,我们办一件事有点像是逛商场,自己去搜索别人摆在货架上的东西,找到自己可以用的;在算力时代,它变成了边聊、边办、主动服务,那些依托大模型的不同模块会把你所需要的服务,都呈现在你眼前。

为了给服务业机构、商家数智化降门槛,支付宝还推出了百宝箱智能体开发台,让商家机构可0代码、最快1分钟创建专属智能体,并一键发布到支付宝小程序、支付宝App等,实现与上下游的快速连接绑定。

在不久前支付宝二十周年庆祝会上,创始人马云也现身发言:

AI会改变一切,但这不代表AI能决定一切。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未来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今天我们为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做了些什么真正有价值而又是与众不同的事。

支付宝未来能做的,依然应该是过去20年所坚持的那些,让科技给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去进步和改变。

服务业现代化最终要落在服务生产方面,杭州已经悄悄打开这扇大门。

1734333985632.png

结语

想知道服务业现代化将如何塑造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塑造普通人的生活,杭州就是一个最经典的样本。

一个地方,你可以没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也可以没有强大政策扶持,同样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

1998年上海服务业占比超过50%,2011年超过60%,2020年超过70%;

2007年深圳服务业占比超过50%,2016年超过60%,2025年超过70%(预计);

2009年杭州服务业占比超过50%,2016年超过60%,2023年超过70%。

今天,当一些努力招商引资,仍然把工业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突破口的地方,纠结于“月薪一万也招不到工人,只要三四千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而在初步达成服务业现代化的地方,哪怕你只有中小学学历,上进的机会也可能无处不在。

身份、阶层都是可以轻易打破的,或许发展的思路需要做个大的改变了。

未来十年,以算力为核心的数智化将成为社会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创新性、最能创造效益的部分。不要觉得奇怪,这一规律曾在纽约、旧金山、伦敦、东京、上海反复上演,那些掌握着通向未来技术的城市,将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动能,笑到最后。

新技术浪潮已经把改变命运的窗口开在了每一个人面前,这是中国城市最好的实现自我升级的机会,这也是筚路蓝缕了数十年的中国人,把对幸福的向往变成现实最好的机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