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熟了,金黄如梦,心随景深
今日热点网| 2024-12-18 14:40:07

1.jpg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刘禹锡《咏红柿子》

深秋的村庄,总有一种特别的安宁。当清晨的薄雾散去,阳光洒下时,那一树树挂满枝头的红柿,便成了季节里最温暖的注解。记忆中的柿子树,或许藏在故乡的某个山坡,也或许就在自家的院子一角。不论它生长在哪,到了深秋,它总是以橙红的姿态,唤醒我们关于童年的点滴。

2.jpg

儿时的秋天,村口那棵高大的柿子树,总是最热闹的地方。孩童围绕在柿子树下,盼着果实成熟。总有几个等不及的少年,将还泛着青的柿子摘下,抛向地面的伙伴,“接住了!”伴随欢笑声,凉津津的柿子接连落地。那些青涩的柿子被石灰水浸泡,去掉了原本的涩味,脆甜的口感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3.jpg

黄山西递

而树上早熟的果子,往往被直接掰成两半,几个人分着吃掉。偶尔摘到甜得毫无涩味的柿子,便成了整日的谈资。年少时,这样的小幸福总能让人得意地炫耀上半天。

如果说红柿是果实的美丽,那柿叶则是文化的延续。唐代的郑虔,曾因缺纸而取慈恩寺的柿叶练书,将“数屋”的柿叶都写遍,终于练成诗、书、画三绝。这份“柿叶上的文学”,不仅为他赢得了“郑虔三绝”的美誉,也让柿叶成了承载文化记忆的象征。千百年过去,那满屋的柿叶早已了无踪迹,但它们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却依然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才情与执着。

4.jpg

黄山泊心云舍·明经园主卧【纸】

多年后,来到大理泊心云舍·MCA,我再次见到了熟悉的柿子树。这里的柿子虽然个头不大,却散发着令人难以忽视的魅力。大理的秋天,是屋檐下橙红的果实,是院子里晾晒的柿饼。小管家们摘下柿子,耐心地削去外皮,晾晒在蓝天下。柿饼外皮微硬,里头却依旧甜糯。每一口柿饼都像是封存了秋日的阳光,让人感受到这个季节的温暖。

5.jpg

大理泊心云舍·MCA

偶遇柿子树,总是惊喜。在西递古村的观景台旁,有一棵挂满果实的柿子树。虽然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禁止摘柿子”,但飞鸟不懂这些规则。它们挑选最红的果实,啄上几口,果子便啪嗒一声落入小溪,激起涟漪。溪水缓缓流淌,载着柿子的碎片,映衬着周围古朴的村落,宛如一幅灵动的水墨画。

6.jpg

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在大MCA的门前、明经园的庭院,甚至在马头墙的缝隙里,总能见到红柿的影子。它们只是低垂着,便成为了这个季节最美的风景。

7.jpg

黄山泊心肴

柿子树的美,美在它的朴素与无声的守护。它不需要精心打理,却每年准时送来橙红的喜悦。徽州人也不急于摘下柿子,就让它挂在光秃秃的枝头,可能是为了观赏,可能是为了自然风干,也可能为过冬的鸟儿们留下一些口粮。那些果实在蓝天下闪耀,像是天地间的色彩调和,将秋天的诗意演绎得淋漓尽致。

8.jpg

大理泊心云舍·MCA

柿子,不只是果实,它是记忆的符号,是文化的传承,是生命的一部分。从唐诗宋词到乡野庭院,从孩童的欢笑到文人的执着,柿子串联起了无数关于秋天的故事。

9.jpg

大理泊心云舍·MCA

如果今天,你有幸遇见一棵柿子树,请停下脚步,细细端详它。它不仅点亮了季节的风景,也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温暖与柔情。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