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提示,随着假期结束,呼吸道传染病已进入高发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除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常见病原体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感染人数在多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流行期较往年有所提前。
重点防治:呼吸类疾病传染性极强
呼吸类疾病频发,引起了社交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因肺部疾病,痰多咳嗽、发热、哮喘等症状就诊的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呼吸科病房中检测阳性率最高的正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医生介绍,该病毒不仅侵袭儿童,家庭内交叉感染也十分常见,曾接诊的5岁患儿,其外婆、妈妈等成年人也相继出现感染症状。
专家强调,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婴幼儿和老人的威胁尤为严重。特殊群体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可能因喘息、呼吸困难而进入ICU;而65岁以上的老人同样属于高危人群。更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中老年人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将产生肺功能不可逆的损伤,一次感染的影响可能深远而持久。
就医用药:识别症状与科学预防是关键
病毒的潜伏期为2至8天,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极为相似,如出现呼吸急促、喘息、鼻翼扇动、胸骨上方凹陷(三凹征),或出现精神萎靡、喂养困难等,务必立即就医。
秋冬是呼吸类疾病的高发季节,该类疾病的重点在于防治,即“治未病”。外出时应规范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部遮掩口鼻;婴幼儿和中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归家时,应对手部,咽喉部位进行清洁,多喝水。
一旦出现痰多、咳嗽和气喘等现象,需格外警惕,及时服用“清肺化痰丸”等药物进行防治,以免演变为重症。感染后期,急性高热已退,但咳嗽、痰多、痰稠色黄、胸闷等“痰热阻肺”的症状依然迁延不愈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反复或向慢性咳嗽转变。
面对呼吸疾病,既不能掉以轻心,也无需过度恐慌。科学认知、积极预防、及时就医,合理进行防治,方能构筑起坚实的家庭呼吸健康屏障,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