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讯息: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023
中研网| 2023-04-23 15:08:40

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多大?受益于汽车行业整体的稳步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增速亦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自 2011 年开始至 2021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基本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19,778.91亿元增长至40,667.65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7.47%。


(资料图)

长安汽车集团日前公布了一季度的销量,集团Q1总销量超60万台(641,062台,同比增长111.56%),其中中国品牌销量超50万台,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36万台。官方表示,搭载蓝鲸系列发动机的车型Q1销量突破30万辆。

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的基本面也已企稳。3月长安福特销量23350台,同比增长112.1%;一季度累计销售64399台,同比增长111.45%。长安马自达3月销售11169台,同比增长66.33%;一季度累计销售29318万台,同比增69.08%

根据中研普华《2021-202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分析显示

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分析

据悉,在汽车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呈中高速发展态势。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兼并重组、海外并购、股权合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速拓展并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并走向世界。

从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情况来看,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的趋势下,我国的零部件行业出口市场持续向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 年至 2021 年,国内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从 2,906.24 亿元增长到 4,887.33 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9.05%。

2019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产销量与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呈现负增长。截至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和山东,其中广东以约6.7万家相关企业的数量优势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产销量降幅比2018年分别扩大4.2和5.4个百分点。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整车产销的压力传导至零部件产业,零部件制造商的营收和利润水平增长均出现停滞。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受到经济下行、汽车新四化趋势、自身发展周期等影响,产销总量增速放缓。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采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2021-2022年,我国多家上市大型汽车零配件相关厂商持续看好并深化布局汽车零配件市场,代表性企业包括均胜零配件、拓普集团、中国长城、安洁科技、奥特佳、华工科技、保隆科技、得润零配件、银轮股份、北斗星通、拓普集团等。

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形成东北、京津冀环渤海、华中、西

根据OICA统计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球和中国的汽车产量均呈波动态势,在2019年以前全球和中国汽车产量走势基本相同,但在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较大下滑的时候,中国的汽车产量维持与2019年差距较小的水平。2021-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有所回升。2022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701.1万辆。由此来看,中国汽车零部件整车配套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集群区域,这六大产业集群区域的零部件产值占汽车零部件业的80%左右。其中,长三角零部件产值约占37%的份额,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值最大区域;上海为全国最大的零部件产业基地,产值占总产量的20%;浙江和江苏约占17%。从地域来看,江浙沪等地零部件企业发展基础雄厚,占比超过60%,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企业已经兴起。整体上,零部件产业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企业数量占比超过20%,中西部零部件企业持续崛起。在整车一级配套体系中,庞大的自主零部件群体仅占20%的市场份额,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处于低端市场;外商独资占50%,中外合资占30%,占据中高端配套市场。当前,中国、印度等新兴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市场增长空间的汽车消费市场,同时这些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开拓新兴市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始加速向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智能制造必将融合到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中,使汽车制造更加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汽车生产过程更加环保、节能和可持续。论坛透露,上海将推进智能制造评估诊断“全覆盖”,依托上海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等智库单位,为规上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评估诊断服务,政府部门也将通过“智评券”等方式予以一定的补贴支持;“分级分类”加快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一业一策”“一厂一案”推进改造升级;“提质增量”推动智能工厂高水平建设,今年上海市将再认定50家以上的智能工厂,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目前,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快速演进和供应链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稳步发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拓展。汽车零部件行业涌现出了一批优质的国产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位列前茅,更是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向下游客户供货前,通常要接受下游客户严格的资质审查,进入其供应商体系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企业不仅要取得国际通行的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还需要通过客户对公司质量管理、技术水平等多环节的综合审核,方可成为候选供应商。在相关配套零部件进行批量生产前还需履行严格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程序(APQP),并经过反复的试装和验证。一旦双方合作关系确立,下游客户一般会稳步扩大采购量。由于新的供应商可能在产品质量、供货速度等方面存在风险,而影响到下游客户整体的生产计划,下游客户在确定供应商名单后,一般会避免因频繁更换供应商而可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与供应商保持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想要了解更多汽车零部件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2021-202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