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闻】江苏启东:“颜值”与“气质”并存,美丽乡村蝶变展新姿
启东日报| 2022-12-15 14:10:48

村子变景区、村民成职工、土地转化为农业项目……提起村里的变化,61岁的启东王鲍镇中施村村民黄兵如数家珍。如今,他在风景如画的家门口打工,妻子杨美萍则在家门口做绿化保洁工作。

芳草萋萋,微风吹拂。良田环抱的中施村,植被茂密,共有1659户村民。村中广场上建有高大的亭子,村头一幅幅俏皮活泼、色彩艳丽的墙绘“画”出乡风文明。老党员施学石骄傲地说:“照如今这条件,中施村发展点啥都能行。”

“以前的中施村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村两委干事难。”退休村干部宋振新挠挠头说。刚到村里那会儿,他动员群众种大棚蔬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能行早行了,穷久了,不得劲儿”。


(相关资料图)

从“不得劲儿”到“啥都能行”,中施村经历了怎样的嬗变?

村党总支书记李晓峰手头的一本“中施村大事记”,详细记录了村子的发展足迹。南海公路插村而过、17家企业入住、首次集体分红、农村土地确权……近年来,这个小村,忽然换了一个节奏,大踏步向前。

思路清。中施村在实践中探索出“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让村子驶入发展快车道。这些发展路径和方向,既契合党的创新理论,又立足实际,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思路一变天地宽,思想解决真问题。”李晓峰说。

底气足。以前是煤渣路,出门深一脚浅一脚,下雨天一踩一个坑;如今是宽阔的水泥路,会车直接通过。以前一到晚上就黑隆隆,如今深夜也亮堂堂。从水电路管网,到路边亮化绿化,再到污水纳管入户……资源不断涌进村里,基础设施短板一块块补上,生产生活条件一天天改善,发展底气一点点积累。

人气旺。乡村振兴,关键靠人。以前的中施村生长不出梦想,年轻人远走他乡,如今创业能人回村任村干部,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里也有了“雁归来”的后生;各种培训基地吸引了10多名大学生来中施村播种他们的理念和技术;镇上派的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全是80后、90后。

雨后初霁,在寒风中打扫卫生的村民徐向东乐呵呵的。徐向东家110多平米的房屋刚刚完成改造,特色明显。种地有收入、打零工有收入、干绿化有收入……徐向东打算待时机成熟时开家店当老板。

实施土地流转,村民黄友平第一个按下红手印。多年前,他家因病致贫,如今年收入5万多元。平时在村里做杂工,偶尔还会被他人叫去抢工期。“穷了多少年了,大不了是个穷嘛,怕什么?”自立自强,让他的笑容灿烂又从容。

房子出租、进厂打工、自己开店当老板……“17家企业解决了全村500余名劳动力,村民都能找到活干,人家看中的是咱们的环境生态,我们看中的就是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李晓峰对未来信心满满,“环境差、收入单一已成为过去,村子的未来会更好。”

(作者:黄欣美)

[编辑:高锋]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