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早春二月,行走在涌动春潮的江海大地,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的厂房车间,车水马龙的公路铁路……一幅幅壮阔的发展宏图早已循序展开。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对稳定经济形势、提振发展信心至关重要。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南通市海门区重大项目持续突破,6个产业项目入围,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健康医药等多个产业。这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的项目为何选择海门、扎根海门?
项目牵引 强链补链,打造特色产业“生态圈”
拼经济,招商引资是关键一招。
重大项目是一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海门以“招商引资突破年”“营商环境提升年”等为抓手,聚焦新一代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去年,海门不断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实施招商引资“龙虎榜”,聚焦重大产业、重大外资、科创、现代服务业,铺设新赛道,全年举办经贸投资洽谈会和各类专题招商活动32场次,新签约超5亿元重大内资项目55个,新签约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1个,尤其是引培了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
今年入围的省级重大项目——海门法孚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项目,正是海门新招引的高端装备制造重大外资项目。该项目由法国法孚集团投资建设,致力于智能汽车装备生产线、智能物流分拣线及各种通用设备和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项目投产后,有望提升海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围绕当下产业发展趋势和投资热点,我们不断优化招商思路,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加强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全力以赴招引项目落地。”海门招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说。
通过深挖产业资源,近年来,海门相继吸引了20余个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优质项目落户。尤其是临江新区探索出“产业+资本+平台”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从昔日的精细化工园区向生物医药特色园区的转型。
产业提档 企业提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项目建设之“质”支撑高质量发展之“效”,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之一。
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科技创新为工业生产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海门传统制造业带来源源动能,在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也吸引着新型高技术产业集聚。
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型锂电正极材料国内龙头企业,为韩国三星、日本东芝、比亚迪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合作供应商。该企业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契机,将科技创新与有效投入深度结合,快速提升企业产能,去年成为海门两家百亿级企业之一。这次该企业入围的省级重大项目为建设年产2万吨储能及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正极材料,同时建设锂电材料技术研发中心。
“今年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有望超200亿元”,江苏当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伟,讲出新年愿望的时候,底气十足。
南通振康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国内知名的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商及系统集成商,是精密减速机(RV减速机、谐波减速机)产品研发及制造企业。今年入围的省级重大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海门振康精密RV减速机项目,是该公司RV减速机扩产项目。
“目前我们公司在这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全球第一,出货量跟不上订单量,等新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生产车间及产业链基地。”南通振康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子康表示,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力争11月竣工试生产。
加快培育 优化举措,营造干事创业一流环境
正月初七,新年开工的第一天,海门派出两路人马开始新一轮的“跨省招工引才”。翌日,2023年春节系列招聘会“鸣锣开市”,鸣响了新一年用工市场。通过“人才夜市”、直播带岗、家门口的招聘会等形式,181家企业带来4200余个岗位,吸引大量求职者现场与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除了需求量较大的生产操作工、普工等岗位外,招聘会还带来大量技术岗位和高端人才岗位。
人才是第一资源。面对高技能人才“用工荒”,海门主动出击。早在春节前夕,海门人社部门就实地走访辖区重点企业,了解企业人员需求,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平台,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海门通过优质的营商环境来增强投资吸引力,想方设法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2月9日,亚马逊跨境电商峰会在海门三星镇举行。借助众客云集之机,现场发布了《三星镇新业态新模式激励扶持政策20条》。
“我们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海门家纺新业态做大做强,并带动整个家纺产业转型升级,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全球。”三星镇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企业融资难问题,海门与30家银行成立了“金融集聚区”,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推动银行、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和风险池贷款工作。海门区还打造一站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对重大项目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线下实地走访、视频“云指导”、网上“不见面审批”,真正实现全链条帮办、不见面审批。(刘海滢 吴永生马琴)
[编辑:张檬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