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星股份喜摘国字招牌,如皋实现国家企业研发平台零的突破 聚焦
南通网| 2023-03-13 08:03:39

在创新赛道上抢占“智”高点,如皋制造又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作为我国在企业层面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创新平台,其含金量不言而喻。不久前,江苏力星通用钢球股份有限公司喜摘这枚国字招牌,沉甸甸的荣誉打破了如皋国家企业研发平台“零”的历史。

荣誉绝非一日练成,这背后隐藏了多少付出与坚守?记者踏上如皋这片创新热土一探究竟。


(相关资料图)

34年潜心研发

闪耀世界舞台

在制造业流传着一种说法,“这个世界上,除了地球自转以外,凡是能够转动的地方,都需要轴承。”

轴承是制造业的“关节”,而滚动体则是决定轴承精密性、可靠性的重要命门。目前,全国最大的精密轴承滚动体生产企业便是总部位于如皋的力星股份,从汽车到飞机、高铁,再到特种领域,无不闪耀着它的身影。

在如商朋友圈,提起力星股份董事长施祥贵,无人不晓。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与轴承滚动体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对于企业技术中心为何能跻身国家队?他一语道破:数十年如一日的创新。

简简单单几个字,力星将它做到了极致。1989年,在企业的全新生产线上,第一粒闪耀着希望之光的钢球成功下线;1992年到1997年,凭借高精尖轮毂钢球打入日韩、欧美的先进汽车企业;2020年,将高端精密滚动体项目作为企业开启精品制造战略的重要起点,填补长期以来一直制约小、微球轴承和超大型轴承滚动体的瓶颈和卡脖子工程……

技术中心如同企业的“最强大脑”,从市级、省级一路晋级到国家级,在力星人眼里,是惊喜也是意料之中。

早在此前,力星股份便凭借精品制造战略成功“出圈”,一口气拿下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滚动体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等多个国字号头衔。

实力是最好的资本。施祥贵说,自己多年坚持的也正是力星股份最擅长的事:在技术上不断琢磨,向世界先进制造的最尖端进发。

在力星股份一楼的展览厅,陈列着大大小小的钢球、滚子,折射出企业34年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生产人力车零部件起家,到成为全国首家钢球上市企业,再到攀登上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产业链顶端,多年的潜心沉淀,终于在世界舞台刻上“力星”的名字。

翻开力星股份的销售版图,产品已出口至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成为全球最大轴承制造商瑞典斯凯孚集团(SKF)的战略合作伙伴。

弘扬工匠精神

助建国之大器

“在激烈市场竞争与行业重新洗牌中,才更能明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有多么重要。”在不久前举行的如皋科技人才发展大会上,施祥贵分享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成功秘诀。

不过,创新没有速成法,不经过长期积累,是无法跑出加速度的。

早在1997年,力星股份便着手筹建企业技术中心,花重金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生产设备,主动“牵手”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宝钢研究院、洛阳轴研所,拉开产学研大幕,建成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每年更是拿出总销售额中4.5%以上的资金投入研发,培养和引进“草根”人才和专业人才80多人。

产品检测员沈世明便是其中之一,记者见到他时,他正用SKF仪器对着一个直径只有1.588毫米的钢球检测波纹度。操作难度可想而知,若不是数十年的老师傅,很难从容上手。如今,在力星股份,每个岗位都有独当一面的人才。

实力有多强,舞台就有多大。手握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102项的力星股份,迎来产品高端化的“春天”:自主研发的“风能发电专用钢球”“高档轿车三代轮毂轴承专用钢球”分别被科技部、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背后,是勇挑国之大器的实业抱负。当前,我国航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大型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配套应用的高精度轴承及其滚动体制造,均集中在发达国家,无法满足自主配套的要求,制约了我国重大装备持续健康发展。

“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品自主可控、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装备制造,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使命。” 企业行政综合管理部部长何海航透露,未来5至10年,企业会充分利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平台优势,在高精度滚动体领域突破高精度产品的核心工艺技术、自动化智能化制备和新产品研发的瓶颈问题,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滚动体创新研发制造基地和人才集聚地。

2018年,力星股份承接了国家强基工程“轨道交通用高精度轴承滚子”项目,并拿出2亿元打造高精密滚子智能制造车间,目前高铁轴承滚子已交付并装配轴承进入路试阶段,不久的将来,国产轴承将会飞旋在中国高铁上。

与此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耐1800摄氏度的高精度陶瓷球也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一期产业化后可带来4亿元产值,成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特种领域应用的新宠儿。

厚植营商沃土

催开创新之花

在创新赛道上,力星股份是个十足的“学霸”。如果说揽下这张“国字号”招牌是企业硬实力带来的底气,那么当地打造的优质舒心服务软环境便是“地气”。

国家CNAS实验室的缺失,是力星股份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一项重要短板指标。因去年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洛阳的专家无法过来实地查看情况,为了不让力星股份错失申报机会,如皋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贾宏斌亲自带队赶赴洛阳,“专家过不来,那我们就过去。”就这样,仅用短短4个月,力星股份滚动体实验室就完成了申请、评审、发证全过程。

申报路上,还有许多这样的闪光身影:如皋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联系国家级评审专家,对企业申报全过程进行指导把关;发改委制订《2022年度培育力星钢球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坚持查漏补缺、联合协调;科技、统计和税务部门有效归集企业基础研发项目投入、人均研发投入等指标数据;人社局、人才办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密沟通,促成高精度滚动体实验室协议签订和14名专家在企业入库…… 在各部门和力星股份的协同并进下,如皋国家级企业创新平台迎来历史性突破。

“申报原本是企业自己的事,但似乎很多部门比我们做的事还要多。” 回忆起申报过程,施祥贵感慨万千,这份国家级荣誉属于力星股份,更属于如皋全市上下。

创新,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模式。当创新生态的氛围越浓厚,企业就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开出更多的智慧之花。近年来,如皋高度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精心定制“科技创新30条”“人才新政22条”激励政策,激发企业的自主创建热情,鼓励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2022年如皋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南通第一。

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表示,如皋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鼓励更多企业破解“卡脖子”技术,形成国家级创新平台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记者 陈嘉仪

[编辑:季肖寒]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