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播:强对流天气的“锅”由谁来背
南通网| 2023-06-14 16:04:44

10日,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组团来袭。在此之前,南通各地先后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通过多渠道送到社会公众手中。

进入夏季,强对流等极端天气进入活跃期。其幕后推手都有谁?如何看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又该如何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强对流多发时节,幕后推手是“它们”

雷雨、冰雹、狂风,白天秒变黑夜……10日下午到上半夜,天气舞台上演的强对流大片着实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幕后推手,就是气象预警信息里提到的东北冷涡。

冷涡,即冷性低涡,是来自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中心温度低于四周的低涡,可以将其视作一个冷空气的聚集地。东北冷涡是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性情多变,带来的天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反复性和不对称性等特点,破坏力强。虽然东北冷涡主体坐镇东北,却可以“搅动”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

“一般来说,春末夏初,东北冷涡影响地区的气层是上冷下暖的配置,当地大气层结不稳定,极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市气象台副台长李超介绍,9日至10日,南通天气晴好,近地面快速增温,10日白天大部分地区气温都突破了高温线,大气中积累了较多的能量。此时,东北冷涡后部的西北气流携带弱冷空气南下,叠加在低层暖区上,冷暖碰撞之下,就产生了强对流天气。

气象专家表示,东北冷涡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但对我市影响的主要时段是在春末到初夏这段时间,冷空气还有一定的残余势力,其盘踞在我国东北地区,形成冷涡,与日益强盛的暖空气相对峙,此背景下,就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

到了盛夏时节,天气舞台的幕后推手又换了,副热带高压这个大BOSS闪亮登场。副高控制区域往往高温不断,而副高的边缘区域则极易出现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预警和预警信号,二者大有不同

“为什么南通市气象台发布了强对流蓝色预警,而本地气象台则无动于衷呢?”上周五,南通发布公众号转发气象预警信息后,不少县(市、区)气象台接到了市民咨询电话。

“去年9月,江苏省气象局印发《江苏省递进式气象预警服务业务暂行规定》,增加了气象灾害预警这一概念,它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同属于气象预警信息,但预警的提前时效更多,覆盖范围更广。”李超介绍,气象灾害预警由省、市气象部门发布,主要针对短期时效(24~72小时)内范围较大、灾害影响严重、可能达到气象部门启动应急响应的气象灾害;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主要由县级气象机构发布,侧重24小时内,特别是短临时效(0~12小时)内当地可能会发生的气象灾害,受众及预警信息更具针对性。

对于未设置气象机构的县级行政区,如崇川区、开发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创新区、通州湾示范区,则由南通市气象台代为制作发布预警信号。像上周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市气象台就专门针对以上地区,先后发布了两条雷暴大风预警信号。

夏季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有时候天气预报提到了却没发生,也成为不少市民吐槽预报不准的重点。对此,气象部门解释,强对流天气往往局地性明显,具有突发性、发展迅速等特点,确实是气象预报中的难点。“市气象台将紧盯天气系统变化,努力加大预报预警提前量,及时通过微博、微信等多渠道发布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请市民朋友们多加关注。”

看懂预警,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防范自然风险、应对气象灾害,气象预警是“前哨”。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收到预警信息后一定要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选择防御措施。

一般来说,预警发布针对包含台风、暴雨、强对流、暴雪、寒潮、大风(含陆地大风和海上大风)、高温、道路结冰、大雾(含陆地雾和海雾)、霾10大类,预警信号发布针对台风、暴雨、暴雪、高温、冷空气、雾、霾、道路结冰、大风、雷暴大风、冰雹、海区大风、海雾等13类。预警和预警信号的警戒等级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来划分,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对应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

眼下已进入汛期,台风、雷暴大风、高温、暴雨等都是南通夏季天气舞台上的常客,气象部门也会有针对性地发布预警信息。市气象专家提醒,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广大市民可以根据灾害天气的类型进行防御,切实将损失降到最低。“以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为例,尽量待在结构坚固的室内等安全区域,避免在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外出活动或者从事户外工作;已经外出的,一定要避开有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不能涉水或者到低洼地带,更不要靠近或在变压器下避雨,做好自我防护。”

记者 俞慧娟 沈佳颖

[编辑:张姮]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