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猫头鹰姚书恒
回看上半年ETF表现,涨幅超过20%的细分板块其实不少,创新药、黄金、黄金股、港股通消费、北证50、港股通金融等;趴着不动的主要是大盘股,沪深300、中证A500等;比较惨的是白酒、光伏。
产业周期、大小盘风格的轮动,有点“见惯不怪”;真正让我意外的是,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在上半年涨了20.96%,股息率竟然还高达8.18%。
【资料图】
这一股息水平不仅远超当下的国债收益率,在权益类资产中都展现出非常强的配置吸引力。为何这只聚焦港股银行、保险板块的ETF能实现“高涨幅+高股息”的双重表现?
01、早买早享受,晚买打折扣
从去年以来,我们能看到一个现象,“钱存银行利息越来越低,有钱人把钱拿去买保险,保险公司在买银行股”。
今年5月底,国有大行启动了又一次存款降息,工农中建四大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只有0.05%,定期3年利率1.25%,5年为1.30%。哪怕是20万以上的大额存单,工农中建3年给到1.9%,商业银行如招行中信等稍高些。
钱在银行里,能赚到的利息是越来越少了。
在保险上,同样的故事也在发生。
2013年,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期间,养老年金的预定利率最高可以给到4.025%;2019年下调到3.5%。
2023年,预定利率上限由3.5%下调至3.0%;2024年,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从3.0%降至2.5%,分红险的预定利率上限从2.5%降至2.0%、万能险的预定利率上限从2.0%降至1.5%。
这样的保险利率看着不高,但“小数怕长计”,如果每年跑赢存款利率1%+保险公司不爆雷,10年就比存银行多赚10.5%,20年就多赚22%。
所以,高利率的保险产品变成一个“早买早享受”、“手快有手慢无”的产品。这推动了自去年以来保险产品的热销与保险公司业绩的回升。
在以前通胀较高的时期,保险产品是跑输通胀的“可选消费”;但在新时期里,保险产品成了跑赢存款收益的“必须消费”。
保险公司在收到保费后,也要面临一个问题:投资什么,既能覆盖成本,还能挣钱?
因为保险合同的周期通常比较长,每年1.5-2.5%的分红相当于锁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更倾向于寻找经营稳定、分红较多的标的来投资。
最近长江证券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分析了2015年至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买超过5%股份的标的的所处行业,银行遥遥领先,其次是交运、公用事业,尤其是今年以来,17次举牌,9次是买银行股:
来源:长江证券陈洁敏,《保险买了多少银行?》
保险公司喜欢买银行股,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先,是新的保险会计准则激励保险公司配置高股息资产。
根据IFRS 9、IFRS 17,保险公司如果把股票资产计入FVTPL,股价波动会导致利润表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但如果计入FVOCI,每年股息能直接算作利润。这种会计处理方式的变动,“倒逼”保险成为“耐心资本”:买高股息公司、计入FVOCI,保险公司的业绩就会平滑很多。
其次,是银行股本身基本面强。
过去2年,不只是中国的银行股涨了很多,美国、欧洲的头部银行也涨了很多。在国内,国有大行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发改委”,以前要给地产公司、买房人多贷款,近年是要给制造业多贷款。
以前涨得好的银行股,是给地产公司、买房中产多放款的商业银行。
近年涨得好的银行股,是尽快压减地产业务、增加授信给制造业的大行。
一个“保险公司买银行股,银行股分红推动保险股业绩”的循环就此形成。
02、普通人的“抗通缩神器”?
不管是银行的信贷授信方向,还是保险增持金融资产,都与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对普通人来说,能跟上节奏“喝口汤”可能是最重要的。
保险公司上半年17次举牌,9次是买银行股,当中7次买的是港股的银行股。
这至少说明,在这些长期配置的大资金眼中,港股的银行股是有不错性价比的:低估值+高股息。
截至6月底,在A股、H股同时上市的银行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在港股的估值比在A股低20-30%。
在同样的分红条件下,更低的股价就带来更高的分红率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趋势,是普通投资者能够把握到的。
目前市场上银行+保险含量超80%的指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证银行保险指数 (931895),但目前暂无ETF跟踪;另一个是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H11146),这个目前全市场就只有一个ETF:港股通金融ETF(513190)。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有两个核心优势:
其一,包含银行+保险两大板块。
目前市面上没有单独的保险ETF,保险股的业绩回升,只能用保险含量尽量高的ETF来把握。
而港股通金融ETF(513190)的保险板块权重约24%,是市场上保险股含量最高的ETF之一。再加上占比64%的银行,近90%持仓符合“保险公司买银行股,银行股分红推动保险股业绩”的趋势。
其二,股息率高。
同样是银行+保险,囊括A股公司的中证银行保险指数 (931895),6月底的股息率为4.90%。
而囊括港股标的的港股通金融ETF(513190),6月底的股息率为8.18%。
港股估值低所带来的股息率优势非常明显。
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意义重大。
当前港股通金融ETF(513190)的高股息率并非短期现象,而是由成分股的盈利稳定性与分红政策支撑。
另外,政策明确鼓励险资增配股票配置,险资的权益类资产上限从30%上调至35%或更高、允许险资通过港股通或是ETF的方式来增配权益类资产,这些都给了保险公司未来更大的配置空间与利润弹性。
尾声
港股通金融ETF(513190)上半年的亮眼表现,本质是利率下行周期中“高股息资产重新定价”的缩影。
当国债收益率跌破2%、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银行股、保险产品的高股息特性从“锦上添花”变为 “刚需配置”,而险资举牌、政策支持与估值修复则构成了推动大金融板块股价上涨的三重动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只港股通金融ETF(513190)不仅是博取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穿越经济周期的配置标的——在通缩预期升温时提供收益保护,在经济复苏阶段分享金融板块贝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