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资产交易平台上架了一笔九江银行股权拍卖标的,该股权由其第八大内资股东江西宝申实业持有。宝申实业已于2021年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其持有的九江银行股权此前已多次拍卖。
拍卖信息显示,此次拟拍卖的内资股数量为2484万股,起拍价定为3.726亿元,折合每股起拍价15元,将于8月21日开拍。截至目前,该交易已吸引逾300次围观,但尚未有竞买人报名。
(资料图)
九江银行股权此前多次在拍卖平台挂牌,但最终均流拍。
例如,去年6月,南昌县文投公司在江西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5704万股九江银行股份。截至今年5月挂牌期满,该笔股权未能成交。2022年个人持有的九江银行股权拍卖,每股价格仅为6.44元,也是流拍收场。
此次江西宝申实业持有的九江银行股权已在阿里拍卖平台进行过多次拍卖,亦未成交。
长时期、多股东股权难觅买方,反映出九江银行股权在资本市场面临流通困境,投资者对其业绩表现及成长性持谨慎态度。
况且,此前南昌县文投公司的转让底价定为5.39亿元,折合每股9.45元,尚难以打动潜在受让方。而此次转让的底价却高达每股15元,甚至高于九江银行去年末的每股净资产14.66元。此次相对较高的定价门槛,或许会进一步将股权推至无人问津的境地。
除股权交易平台上动辄上亿的大宗非上市股权转让外,九江银行在港股市场的交易表现也较为沉闷。
截至7月28日港股收盘,九江银行成交额为零港元。回溯至7月25日和23日,该行股票同样无成交记录。7月24日虽有交易达成,但总成交额仅为8366港元,交易活跃度较低。
对比历史走势,九江银行H股股价自2022年7月以来呈波动下行趋势,已从10.891港元/股的高位跌至不足4港元/股。
事实上,尽管近期港交所银行股市场表现相对活跃,但交易主要集中在大型中资银行股或经济活跃地区的城商行。
对于中小规模区域性银行而言,连续多日无成交的情况并不鲜见,并非九江银行独有。近期,威海银行和宜宾银行等亦曾出现成交额为零或极低的情况。
九江银行总部所在的江西省九江市,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1.75亿元,经济规模在省内位居前列。
但该市GDP同比增速为3.8%,在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中位列倒数第二。同时,九江市去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亦为全省倒数第三。
GDP增速反映地区经济活跃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则显著影响当地城商行的存款业务。城商行发展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九江市经济形势对九江银行的成长性影响显而易见。
不过,投资者对九江银行股权敬而远之,或与九江银行的股东回报、盈利能力等有所关联。
纵观最近几年九江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2021年还是6.44%,此后逐年下滑,2024年下降到了1.81%,今年第一季度更是低至0.94%,在所有港股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一。与此同时,九江银行的每股收益也从2021年的0.72元断崖式下降,到2024年仅为0.14元。
一方面,随着每股收益每况愈下,九江银行的分红比例也在逐渐下调,股息率也相对较低。
该行将于7月31日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10股派发现金0.57元人民币,即便按照当前股价,股息率也不到2%。
相较于2023年每10股派发0.6元和2022年每10股派发1元,分红力度逐年下降。
如此之低的股息率,也难怪九江银行的股票流动性低,乃至股份拍卖无人接手。
另一方面,九江银行自身经营业绩承压,2022年-2024年,该行的营收同比增速依次为5.31%、-4.66%、0.33%;归母净利润增速依次为-6.56%、-55.2%、2.88%,营收增长停滞,净利润增长更是缩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