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讯:回购股份超低价授予员工解锁以后高价回流市场有何利好可言
中财网| 2022-12-23 09:35:08


(资料图)

只有回购注销才是利好,股权激励别变成利益输送

上市公司回购是利好吗?不一定,只有把回购股份予以注销,减少资本,提高每股含金量才是利好,而把回购股份作为职工持股计划或者是股权激励,不少案例不仅不是利好,甚至就是利空,是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就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也就与股价底无关,更不是所谓回购购出估值底。

整理媒体资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16日,已有1125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实施回购金额达1005.94亿元,其中212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1亿元,荣盛石化、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是回购金额前三甲,分别达38.80亿元、28.31亿元、20.40亿元,从回购上市公司看,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央企,像中国石化,今年以来实施回购金额超15亿元,从行业来说,既有传统的家电企业,像美的集团,也有石化行业,像荣盛石化和恒力石化,也有新能源行业,如比亚迪。

回购股份出发点各不相同,中国石化回购是为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比亚迪则是股份回购主要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持续完善互利共赢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及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升公司整体价值,股份回购用于股权激励是一种普遍做法。

股权激励计划要成为利好,也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授予价格和解锁条件,要给激励对象一定的压力,而不是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躺赚躺赢,努不努力都可以实现解锁条件。

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份,短期内向市场注入了额外流动性,可以承接市场的部分抛售压力,可以减轻市场下跌压力,从而延缓下跌的斜率,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带来股价的止跌,甚至可以是上市公司一边回购,股价一边不断创新低。在于很多回购只是提供一种流动性,在不予以注销回购股票下也就不改变股票的投资价值,也就无法提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

硬要把回购与利好联系在一起,最大好处在于股价连续大跌,估值相对便宜,但未必就是市场真正的底,上市公司从市值角度管理和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因股价大跌持股市值损失,为了稳定股价,推高市值,选择回购,从某种程度上看,也就是一种股价的托底操作,仅此而已。

但目前上市公司回购,很大一部分都是作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者是核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美中不足的是,很多股权激励计划职工持股计划,已经偏离了本意,成为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可能隐藏着损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不仅仅引发媒体业内人士质疑,也引发投资者不满,甚至交易所问询关注,表现为对价过低,甚至闹出零对价的股权激励计划,难道未来股价会清零,就是退市了摘牌了,股价也不会清零,依然可以享受一定收益;有的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很低,就是不采用股权激励计划也可以完全实现,有的股权激励计划只有营收增长,没有利润增长指标,也就是那个解锁条件容易实现,上市公司制定的解锁条件就采用哪一个。

股权激励计划一到解锁时间,参与员工就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抛售,等于回购股份又重新回流到二级市场,这哪里是利好,分明就是利益中人收获了一波红利,等于是上市公司让渡了部分利润,牺牲了每股盈利,让利益中人以股权激励名义赚一笔稳赚不赔的钱而已,这种回购是利好?能够购出估值底市场底,有点匪夷所思,大家可以回头看看,一些知名公司动用资金回购,很多案例都是一边回购一边股价不断创新低,有的因为某些政策利好出现较大的反弹,有些公司没有大的政策利好,股价依然在低位附近。

回购成为上市公司利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把回购股份予以注销而不是成为股权激励计划。如果以超低价格授予员工,加上解锁条件设置不合理,参与者可以躺赢,甚至就是利空。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