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的影响”大型公益调查,共收集到来自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 2841 个样本。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以下报告。报告由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与深圳市万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
01 疫情期间居家
大家都做了啥
随着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全国大部分省份复工时间推迟至2月10日,市民居家隔离时间远超14天。在这期间,市民宅家的主要休闲方式如何?
“追剧、亲子、读书充电、居家办公”四不误
数据显示,超过六成市民的休闲方式为追剧或看电影,另有2成市民选择玩手游,市民在家度过最多的是“屏幕时光”,尤其是未婚客群,选择追剧/看电影的比例达到77.1%。
这个“假期”,你是否把收藏夹里来不及看的剧通通煲了一遍?看来,即使是宅家,大家的精神世界也不会空虚。
一二三线城市客群宅家模式差异大
今年,你远程办公了吗?陪孩子上网课了吗?在家运动了吗?考证考研学习安排上了吗?
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除了共性的“追剧、亲子”宅家活动外,一线城市客群“居家办公”,二线城市客群“读书充电+健身”,三线城市客群“陪孩子+电子游戏”。一线城市客群隔离在家仍心系工作,居家办公比例达到34.2%,高于二三线城市客群比例;二线城市客群选择“读书充电”(46.5%)和“健身”(24.8%)的比例相对较高;三线城市客群则忙着陪孩子(54.2%)和居家玩电子游戏(22.3%)。
买啥?抢啥?米油菜肉、口罩消毒水是刚需
一场疫情,让大家的消费模式出现了惊人的“趋同”,非常时期,需求都变得出奇地一致。
购买日常必需品的钱当然要花,87.0%的市民表示疫情期间主要支出为购买日常必需品(米油菜肉等)。米油菜肉如果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疫情期间日常必需品开销总体保持疫情前的消费态势,居民花销下降6.6%。今年过年不收红包,要收就收口罩。有57.8%的市民表示主要支出为购买口罩、酒精和消毒水,防疫用品的支出平均提升了56.8%。
02 疫情对你的生活
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0年伊始,大家本来准备欢欢喜喜过大年,吃吃喝喝好好玩,但开年突降的第一只“黑天鹅”,直接打乱了人们的计划,79.2%的市民表示疫情对现有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餐饮外卖花销支出下降58.0%
数据显示,近六成市民表示疫情期间外出餐饮支出下降超过80%。整体来看,一二三线城市的市民在餐饮(含外卖)花销的降幅较为一致,平均下降比例均在55%-58%之间。
服饰和化妆品零售支出下降24.9%
春节一直是服饰和化妆品销售的高峰,本来打算美美地过年,犒劳一下辛苦一年的自己,但受到疫情影响,穿着睡衣宅家成为大家的常态,衣服不买了,妆也不化了,素颜+拖鞋,真香。
此外,服装和化妆品方面,很多品牌关闭了中国内地部分门店以减少成本,并逐步将重心转至线上。数据显示,由于服饰和化妆品仍可从线上渠道购买,31%的市民表示支出整体维持不变,但是由于快递停运、物流周期过长等原因,整体购物体验并不好,55%的市民表示支出有所下降,其中下降超过80%的占比达到18%。
全民“下单”热,一线城市VS二三线城市有差别
通过调查发现,线上电商在不同年龄层消费者中的影响已经显现,全民“下单”热。线上电商(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美团等)的消费热度:一线远远好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选择线上电商消费的比例为41%,二线城市为30%,三线城市为21%。值得一提的是,社区/业主微信群团购业务在三线城市的表现(16.3%)远好于一二线城市(8.6%),说明社群经济已在三线城市不断下沉。
03 疫情结束后
你会如何花钱
实体商业或将在疫情结束后1个月内恢复正常秩序
综合来看,疫情结束后预计1个月内会前往商场的比例达到49.0%,其中立刻前往的占比为6.0%,观望半个月的比例为21.0%。其中,25岁以下客群最为乐观,希望立刻就去买买买的比例达11%。
疫情宅家期间,催生了一大批无师自通的朋友圈有不少 “美食博主”,但是 “灵魂厨师”同样不少,超过五成的市民表示,疫情结束后最想去商场消费的业态是餐饮。海底捞、重庆火锅、粤式点心……一颗颗想念美食的心蠢蠢欲动,数据显示,尤其是25岁年轻客群,最想在疫情结束后来一场“拯救灵魂”的大餐,比例达到69.3%。同时,有小孩家庭将带着孩子一同去商场购物,进行儿童消费。
一场疫情折射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的消费观
通过分析发现,35岁以下客群表示“生命可贵、该买就买”占比明显高于35岁以上客群。尤其是25岁以下客群,半数表示疫情后一个月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渴望社交聚会的比例达到36.9%,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客群(12.1%)。
共同诉求:期待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
疫情之后,健康安全问题是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结合调查来看,超过八成市民希望商场加强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并且有72.9%的市民希望在公共区域提供医用级别的便捷洗手液。对商场而言,提供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是后疫情时代的重中之重,同时也需要在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减少市民前往线下商场购物的担忧。一场疫情,提高了大家的卫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