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播报!近300件金属文物亮相清华艺博,跨越4000年讲述亚欧“攻金之工”
南国今报| 2023-01-15 17:26:19

1月15日,“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近300件金属类文物,时间跨度约4000年,全方位呈现亚欧大陆金属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历史。

走进清华艺博四层展厅,灯光汇聚在一件件金属器具上,反射出点点星光。按照金属艺术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顺序,展览共分为公元前第一千纪、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中国北方等六部分,讲述亚欧大陆跨越约4000年的金属艺术。


(资料图)

山羊形来通

耳饰一对 ,金,公元前9-前7世纪

山羊纹把手杯,银,卢里斯坦,公元前9-前7世纪

展品中有一件兽首酒器,因其造型奇特,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酒器前段“长出”一只山羊的前半躯体,两个前肢向后折叠,仿佛在草原上奔跑。其后肢却不见踪影,由形如羊角的酒杯替代。该展品为“山羊形来通”,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青铜器。“来通”一词派生自希腊语,形如漏斗可用来注神酒,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酒器的流出孔巧妙地设在了山羊两前足之间,可将酒水倒入杯中。

牛车,铜合金,苏美尔早期王朝,公元前2500年左右

哈德良金币,金,罗马帝国,公元117-138年

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艺术史博士谈晟广介绍,人类从石器时代步入金属时代,无疑是一次飞越式进步。此后,随着各种金属技术的不断发明和演进,从铜石并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金属艺术成为人类文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政治、经济、科技、宗教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呈现形式。“希望展览能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金属艺术盛宴,呈现亚欧大陆上不同地区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彼此交流互鉴的轨迹。”

舍利容器与供养品,金、银、玛瑙、矿石,犍陀罗,公元1世纪初

1月15日至4月16日,该展览在清华艺博四层12至13号展厅展出。观众可登陆清华艺博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预约购票参观。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