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给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今日热点网| 2024-03-12 11:17:56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去的六年里,医药界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每年都为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十余条医药行业相关建议。

面对行业“内卷”、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创新成果少、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过程中主要出现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履职第七年,李燕又带来了多份建议,其中就包括《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关于推动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等。

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

作为一名来自生物医药企业的代表,李燕认为,当前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获批新药数量屡创新高。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政策的系统性建构、体系性整塑,进一步发挥好政策的集中组合效应,充分释放民族医药产业和企业发展新活力。

对此,李燕在《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中,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是坚持系统理念,持续优化药物研发环境;二者建议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切实奠定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根基; 再者建议构建协同创新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最后建议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等政策,保障发展可持续。

作为齐鲁制药的领军人物,李燕的建议结合了齐鲁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实际。经过四十多年的高质量发展,齐鲁制药积累起了系统的综合优势,在这一过程中,齐鲁制药也始终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医药产业战略并坚持在国家医药产业体系中谋篇布局,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逐步实现以仿为主到以创为主的转型。

李燕表示,中国医药产业、头部医药企业目前处于“仿转创”的爬坡过坎期,需要加大释放政策红利,不断培育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议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国家平台上给予民营医药龙头企业单独申报通道,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提升企业专家比例,提升产业化应用科技创新项目比例,探索建立重点科技型企业成果和科研项目直报渠道,“给真正具有创新实力和能力的企业更多‘阳光雨露’”。

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

“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国产优质好药,把中国人的‘药瓶子’紧紧攥在自己手里。”是李燕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也正是带着这样的愿景和使命,李燕与同事们一以贯之聚焦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话题,寻找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客观、科学的建议,不断推动问题解决。

在《关于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的建议》中,李燕提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通过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集中最优势资源,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搭建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成果转化“桥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协同创新转化机制;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上游开展基础研究,明确下游承接转化的责任、目标、验收标准以及产生效益对上游研究的补偿机制,建立基于专项目标达成的专项退出和纳入机制,有效疏通从创新源头到产业转化间的堵点,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

对于创新药尚存在上市时间短、民众认知不足、价格相对偏高等不足,进入临床使用面临着“入院难”“入医保难”及“支付结构单一”等问题,李燕的建议则充分考虑实际特点,她提出在市场准入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环节通盘考虑(可参考短缺、急抢救药的成功做法),整合解决。

除了建议医保部门规范明确新上市创新药的范围和价格规则,开通快速挂网通道;放宽“一品两规”限制,盘活新上市、高品质药品的进院渠道外,李燕还提到,要加强医疗机构对创新药合理配备使用的重视,必要时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要求医疗机构定期、系统地开展新药准入工作,保证创新药的市场准入。

构建更精准的人才支持政策体系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而人才,特别是高素质、高学历、经验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则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之一。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另一方面,受政治经济环境、政策支持力度、传统观念、个人发展选择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过程中也出现了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

当下,如何深挖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企业痛点难点,将高层次人才智力优势高效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下一阶段政府、社会、高校、民营企业等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齐鲁制药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深化,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高端非专利药等各板块发展均衡,创新成色日益凸显,“我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和现实挑战。”李燕向记者表示。

基于此,李燕提出构建更精准的人才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更具引导性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营造更加积极正面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动更深层次、常态化的产学研融合等建议。

在《关于推动高层次人才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中,李燕表示,建议立足“四个面向”,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深入民营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开展调研。切实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要求落细落实,针对高层次人才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民营企业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在职称评审、荣誉评定、科研经费、人才补贴、购房安置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予以额外倾斜;加强海外人才、外籍人才等服务民营企业信息畅通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探索人才共享、外聘兼职等多种就业形式,鼓励行业内高层次人才灵活流动等。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