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修复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
新华网| 2024-11-26 13:23:03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郭香玉)11月25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治荒漠化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司长黄采艺、三北局局长刘冰,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介绍了我国长期以来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修复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11月25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防治荒漠化主题新闻发布会。宋峥 摄

  黄采艺表示,今年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一周年,也是我国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一周以后,《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开。一直以来,我国认真履行公约责任义务,不断向全球贡献“中国智慧”。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1%;沙化土地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58%。

  黄采艺表示,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据统计,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

  “坚持治沙和致富相结合,沙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黄采艺说,黄土高原、燕山山地、新疆绿洲等地形成了一批林果、瓜果、木本油料等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5%,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

  2024年,三北工程区累计下达中央投资320亿元,推进实施重点项目287个,完成各项建设任务5700万亩,攻坚战实现良好开局,沙区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科学保护沙化土地5.38亿亩,有效治理沙化土地1.18亿亩,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2.41%提高到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绿线”向西移动300公里。近10年我国北方地区春季严重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

  刘冰表示,三北工程攻坚战启动以来,三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出征。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发布总林长令,内蒙古实行“五级书记”抓三北工程攻坚战。甘肃、宁夏、新疆分别在攻坚区10多个县重新恢复独立设置的林草机构。

  刘冰说,国家林草局牵头组织相关省区开展联防联治,谋划布局了10多个跨省区联防联治项目,统筹上风口和下风口、沙漠边缘和腹地、沙源区和路径区一体化保护修复。内蒙古、陕西、甘肃和宁夏等4省区5市启动毛乌素沙地联防联治,四条“防风锁边林草带”陆续开工。内蒙古阿拉善盟、宁夏中卫市、甘肃民勤县在腾格里沙漠省界处携手打造“工程固沙+人工种草”阻沙生态防线。

  为助力“三北”工程攻坚战,三北工程研究院于2023年7月21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承担“三北”工程科技攻关工作。

  卢琦表示,三北工程研究院瞄准三北生态治理难点、卡点,研发一批应急关键技术。在生态灌溉用水方面,专门召开“三北”工程生态用水战略研讨会,提出通过“开源、节流”缓解生态用水不足。在治沙机械研发方面,加快防沙治沙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研发,压沙固沙机械、灌木平茬机械、无人机飞播等得到广泛应用。在老化退化林修复方面,提出科学认定老化退化林的分级、分类、分区思路。

  卢琦表示,三北工程研究院建立了全国首个防沙治沙机械化作业服务队,提供治沙机械服务,共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多功能沙障铺设机械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以上,为“三北”工程攻坚战探索了一条机械装备服务新路子。推动从“治理模式”到“模式化治理”的转变,科学推广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新疆柯柯牙、河北塞罕坝、辽宁章古台等一批行之有效的典型成功治理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陈永泉、宁夏回族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李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草局副局长朱立东针对打赢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在线上介绍了防治荒漠化成效等有关情况。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