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在京举办
今日热点网| 2024-12-06 15:25:29

12月4日,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2024年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会议由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主办,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承办,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协办,学科网、行行AI支持举办。现场,近200位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地的知名专家、教育局领导、中小学校长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单位代表等参会。

北京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吕宝新,保定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魏星,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字教育研究部主任助理任丽雅,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方海光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陈德收、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王萌、北京中学润丰分校书记王雪梅、北京教科院旧宫实验小学校长王学武等数十位学校领导,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行行AI董事长李明顺等参会。会议由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梁一凡主持。

本次会议隆重举办了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创新发展”的主题,邀请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省市区域教育局代表、人工智能示范校进行相关分享,深度研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课堂建设,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数字转型与智能升级。

领导致辞

▲ 北京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致辞

北京数字教育中心主任田鹏为会议致辞。田鹏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北京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及数字技术等各项优势,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并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根据《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和指南,将全覆盖开展书记、校长、中层管理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将人工智能融入到学校办学过程当中。希望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积极发挥台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智能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及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 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吕宝新致辞

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吕宝新为会议致辞。吕宝新介绍,房山区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全方位应用,寻找区域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了全区课堂智能装备,并积极探索了数智融合的教学应用场景,包括深入实践双师课堂、智能英语听说课堂、智能作业、智能体育和课堂教学诊断等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实践。期待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聚合多方优势,带动区域和校际间的协同创新,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交流合作的场域,开启发展新航程。

▲ 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致辞

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代表主办方致辞。陈学艺表示,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深度合作,在教育部门、学校、技术研发单位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及合作的台。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将持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他还强调,教师始终是教育的核心,要尊重并发挥教师在推动教育变革中的主导作用,让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所用,赋能校园管理和教学教研等工作。

授牌仪式

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于今年8月正式成立,在本次会议现场隆重举办了授牌仪式。在授牌仪式上,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陈学艺为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德收颁发聘书;专委会理事长陈德收为副理事长及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及理事单位、秘书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单位会员代表授牌,并为专家组颁发聘书。

主题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数字化学习实验室主任、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协同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方海光教授作《人机协同教学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主题报告。方海光结合AI和大模型教育发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产化和创新等背景,解答了“为什么人类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方向是人机协同教育?”的问题,并从人机协同教学源起、理论初探、应用视角等方面构建理论体系,对大模型在教育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实践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和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慕课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市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应用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李玉顺教授作《系统观念视角下的数智赋能教育创新——解析北京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新进程》主题报告。李玉顺详细介绍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全景和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他表示,数字技术发展为教育各类要素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实现系统性、跃升性变革提供了条件,要以生态观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特征,从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国家/区域智慧教育云台、“互联网+”“智能+”服务生态,实现以数智驱动现代教育治理。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字教育研究部李勇作《“新三个课堂”构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大兴模式》主题报告。李勇介绍了大兴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总体规划,提出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研、以智助评、以智助管”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目标,并结合大兴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工作室的情况,对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及未来教师培养项目进行解读。

保定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魏星作《保定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主题报告。魏星表示,保定市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现状进行了充分调研,并联合高校、图书馆等对中小学主流课程资源进行了调研,通过在中小学开办人工智能课程、加强人工智能师资培训、先行试点等方式联动创新,实施智慧教育。保定市将继续围绕“智慧赋能,样板引领;区域共建,资源共享;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规划,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北京宏志中学创新研究部主任彭敏作《拥抱人工智能  智享美好未来》主题报告。彭敏从人工智能赋能宏志创新发展顶层设计、实践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大方面,介绍了宏志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经验。学校已经在多个教学场景使用了丰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工具,包括AI课堂分析系统、数字人应用、精准教学台、AI作业驾驶舱、AI听说、AI作文辅导、AI作文批阅、AI阅读、AI体育以及AI心理驿站等,全面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创新潜质的时代新人。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王萌作《人工智能赋能学校师生共进式发展》主题报告。王萌介绍了北京十一中信息化发展历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教师能力提升,在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场景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全面助力师生发展。比如,AI智能作文写作及批阅、AI听说互练、AI课堂评价分析、AI心理健康等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自我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发展。

北京中学润丰学校书记王雪梅做《融合创新 智引未来——AI赋能课堂教学评价 助力师生成长》作主题报告。王雪梅介绍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整体情况以及润丰“AI赋能育人”生态模式,学校构建了AI课程结构,拓展了校内外数字化育人路径,并组建了由校长书记牵头,AI项目研究院为核心,信息技术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参与的数字化建设团队,形成了以数字化变革为核心,以软硬件一体化整合为支撑,集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课程、智慧学习、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副校长金鑫作《人工智能助力学生科创研学的探索研究》主题报告。金鑫表示,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历次科技革命都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新技术。科创研学的技术历程从机电结合到传感运用、物联网接入,现在进入人工智能赋能阶段。学校可以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和各种创新的方法,探索科创研学的新途径。

北京教科院旧宫实验小学校长王学武作《精准施策,精彩成长一一人工智能赋能质量提升》主题报告。王学武介绍,学校于2014年建校,建校伊始便确立以教育信息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步入“人工智能,精准提质”的3.0时代,学校以课题研究、项目开展等多种方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未来,学校将打造智慧课堂,基于智慧教室环境,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并深化数据应用,建设物联闭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校管理智能化水平。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小学信息网络传媒中心负责人冷雪峰作《人工智能赋能“丰·实教育”创新发展》主题报告。冷雪峰表示,学校从五大课程、五课堂理念、五大路径等方面开展各类工作,数智教育天然具有交叉学科特征,丰实课程也在开启、逐步改变育人方式,探索数智教育赋能丰实教育实践。他还从教学实践、科学社团、人工智能社团、双师课堂等方面,展示了学校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的新探索案例和成果。

天津闽侯路小学副校长王彩云作《数字化赋能语文课堂学习方式转变》主题报告。王彩云以语文课堂学习为案例,展示了探索生成性人工智能赋能语文课堂表现性学习的可能性。她说,依托数字技术,可以获得多样化语文课堂学习的真实体验,比如通过构建跨时空语文学习场景,拓宽自主思维的空间;通过捕获学生思维,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新技术可以“让过程看得见、让思维看得见”!

唐山市开平小学副校长庞立民作《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厚植“阅历文化”教育根基》主题报告。庞立民介绍,开平区始终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充分利用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学校在2024年1月被教育部命名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紧紧围绕“1355”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深化人工智能课程应用,从顶层设计、支持保障、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探索五大方面,全面构建规模化、常态化、高质量、可复制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目标。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教育,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本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了区域及学校之间的人工智能教育建设经验交流和分享,未来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将进一步组织各类活动推动教育智能化进程,助推教育创新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