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五十载,一部中国酱香白酒的奋斗史
中国焦点日报网| 2025-03-27 15:08:18

赤水河畔,酒香绵延。五十年前,一粒承载着“让更多人喝上优质酱酒”理想的种子在遵义石子铺生根发芽。贵州珍酒用半个世纪的坚守与突破,谱写了一部中国酱香白酒从传统作坊迈向现代产业的奋斗史诗,更以责任担当诠释了民族品牌的深层价值。

珍酒五十周年庆典活动

从试验田到行业标杆的质变之路

1975年,当茅台酒厂原厂长郑光先带领技术团队在遵义北郊开启“茅台易地生产试验”时,或许未曾想到,这场历时十年、3000余次试验的科研攻坚,不仅成就了“酒中珍品”,更埋下了中国酱酒产业现代化转型的火种。1991年突破千吨产能的喜悦,亚洲金融危机中的阵痛,2009年吴向东掌舵后的涅槃重生,珍酒的每个历史节点都映射着中国白酒产业的沉浮轨迹。

改制15年来,珍酒以超120亿元的投入铸就了令行业瞩目的“珍酒速度”:厂区面积11倍扩张、产能22倍跃升、销售收入300倍增长,最终在2024年以贵州民营酒企纳税第一的实绩,完成了从地方酒企到全国第四大酱酒品牌的质变。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言:“珍酒50年发展史,正是中国白酒产业自强不息的缩影。”

珍酒·珍五十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密码

在遵义汇川独特的微生态环境中,珍酒构建起品质护城河。这里70%-80%的湿度和适宜微生物发酵的温度,提供了天然的发酵场域。但珍酒的匠心不止于自然馈赠,其首创的“四双鞋”管理制度——酿酒师在不同工序更换专用工鞋,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生产标准。走动式管理实现全流程质量监控,让“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理念融入现代化生产体系。

科技创新更是珍酒破局的关键。2024年珍酒两项获评“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酿造极致口感好酒提供了技术支撑。这种“传统为体,科技为用”的融合之道,使得珍酒在保持传统酱香风味的同时,实现了年产4.4万吨的规模化产能输出,为行业破解了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命题。

高端市场的协同作战

3月18日,珍酒珍三十首个平台商共建委员会在湖南长沙成立。这一举措不仅是珍三十深化区域市场运营的战略落子,更标志着珍酒在高端酱酒市场迈入精细化管理与平台化共建的新阶段。珍三十平台商共建委员会的成立,首次将区域平台商、三十联盟成员与终端合伙人纳入同一协作网络。通过共享市场数据、共筹渠道资源、协同终端动销,实现价格体系管控、消费场景拓展与品牌价值共振。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厂商博弈关系,转而以“利益共同体”重构市场生态。未来,珍酒还计划在贵州、广东、河南、山东等酱酒核心消费带复制该模式,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市场协同网络,进一步巩固高端酱酒头部阵营地位。

珍酒珍三十首个平台商共建委员会成立

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之道

在珍酒的发展图谱中,社会责任不是边际注脚,而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基因。从建设绿色化原料基地带动5万农户增收,到酒糟100%回收利用形成循环经济链;从抗洪救灾中的千万捐赠到“2+100场”全国助学计划,珍酒将ESG理念深度植入企业血脉。2023年,珍酒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25年斩获首届“贵州慈善奖”,印证了其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的同频共振。

这种责任担当在珍酒50周年庆典中得到升华。阿来、余华签名酒拍卖助学、百场慈善晚宴平台构建,将品牌庆典转化为公益能量场。当多数企业还在探讨CSR(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边界时,珍酒已将其升维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国酱香的全球化野望

站在五十年的新起点,珍酒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依托港股上市的国际平台优势,其全球化战略清晰显现:稳固东南亚传统市场,2025年突破欧洲高端餐饮渠道,与中免集团合作布局全球免税市场。这种“文化+品质”的双轮出海模式,正在改写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叙事——上世纪80年代珍酒出口量占比60%的辉煌,或将在中国文化全球崛起的当下重现。

从遵义山麓到世界舞台,珍酒用五十年印证了一个真理:企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规模增长,更在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传统的创新传承、对社会的深切回馈。当“打造世界一流酿酒企业”的新征程开启,这家承载着中国白酒现代化梦想的企业,正以“品质为根、责任为魂”的坚守,续写着属于中国酱酒的世纪华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