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加法”。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支出进度。健全政府扶持自主创新、工业强市、服务业发展和农业发展四大政策体系,研究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流程。1-11月份,蚌埠市累计拨付各类财政促进经济发展资金35.8亿元。二是做“减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健全涉企收费清单制度。1-11月份,全市共减免抵退各项税费31.6亿元。三是做“乘法”。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发挥财政政策杠杆效应。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增加到7亿元,通过参股方式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跟进,支持组建总规模30亿元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金和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推进政银担“4321”试点,期末在保余额28.6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办理转贷续贷周转贷款25.6亿元。四是做“除法”。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严控一般性支出。深入清理结余结转资金,采取“收、调、减、控”四项措施,构建盘活存量长效机制,2015年以来市级累计统筹存量资金15.6亿元(在去年10.6亿元基础上,今年进一步盘活存量5亿元),投向脱贫攻坚、城市建设、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