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速讯:江苏南通:畅通公共交通微循环,慢行步道连通市民美好生活
南通发布| 2022-12-22 15:58:02

在江苏南通,连贯舒适的慢行系统串联起沿途地铁、公交站点,在服务绿色出行、方便市民“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南通市政部门构建与地铁时代相适应的慢行系统,在濠河景区提升、市区重点道路停车秩序整治、人民路改造等综合整治工程中大力推进步道提升,提升了市民绿色出行体验。


【资料图】

织密公共交通微血管

记者走在人民西路新铺的人行道板上,看到黑灰配色的道板洁净平整、庄重典雅。“9月,我们对人行道面层进行了整体出新,更换路面铺装材质,打造会呼吸的绿色生态步道。”人民路改造工程项目部施工员季瑞武告诉记者,本次人行道改造全线均贯彻“海绵城市”理念,相比面包砖,新的透水铺装材料在防滑耐磨、吸水蓄水方面更胜一筹,能实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的效果。

随着南通地铁1号线通车运营,乘坐地铁已经成为不少市民绿色出行的方式。人流、商流等多种要素汇聚下,如何保障慢行步道与轨道、公交的接驳效率与品质,成为提高城市承载力的重点。

结合轨道交通道路恢复,今年,人民路提升工程通过结构加强、面层出新、街区净化等举措,因地制宜改造外环西路至工农路区间约2.8万平方米人行步道及建筑前界区域,进一步提升孩儿巷、友谊桥、和平桥等轨交站点沿线市民绿色出行便捷度,成为南通全力推进交通畅行建设的一大典型。

2018年以来,南通市政部门突出以人为本、集约绿色的交通理念,先后规划设计并推进落实包括濠河景区提升、市区重点道路停车秩序整治、人民路改造等34个路段的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协调城市道路、街道界面及滨水绿道资源,多措并举沟通步道断点,绿化改造拓宽人行道空间,机非分离保障慢行车辆路权,构建漫步、跑步、骑行三重慢行交通体系。

“如果说骨干路网、轨道枢纽是市内交通的‘主动脉’,那么纵横交错的人行步道便是沟通动脉、深入城市肌理的‘毛细血管’。步道通不通畅、品质好不好,对打通市民日常生活‘微循环’至关重要。”南通市市政设施管理处主任邵雪军告诉记者,未来市政部门将在道路养护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持续改善步道慢行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多元、友好的出行环境。

规范道路秩序疏堵点

谈及过去的沿河路,车辆乱停乱放、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建筑前区与人行道存在高差,沿街店铺私设缓坡导致车辆进出压坏路面等乱象,让人行步道水泄不通、过往行人举步维艰,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安全出行。

瞄准市民出行难、停车难问题,南通开展停车秩序专项整治,将改造范围由道路红线拓展至建筑立面之间。如天都花苑一段,在优化原有绿化带位置后,将下沉的建筑前区步道与市政步道统一高度和铺装材质、合二为一,有效扩大了步行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可以变更为停车位的区域,根据现场条件施划斜列式、平行式等各类停车泊位。三期工程累计施划机动车位3197个、非机动车位28070个,随着车辆规范停放,人行步道的通达程度大幅提升。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整治工程还合理调整、规范盲道位置,与绿化带、花坛等路面障碍物保持距离,调整出入口缘石坡道高差,并做好与其他道路设施的衔接,方便残障人士正常通行。

打造多元公共生活空间

工作之余,周旭经常到濠河边贯通后的绿色步道散步赏景。“饭后休闲、娱乐健身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城市发展不仅带来经济增长,更带来了高品质生活。”周旭说。

除了疏堵促畅,南通市政部门还从细节入手,聚焦沿线一井一盖、一灯一杆、一草一木的精细提升,以一流品质打造精致空间,助力步道环境美化,彰显城区品味。

从城山路一路望去,原本步道上高低不平、大小材质不一的供电、通讯、供水、市政等各式井盖全都不见了。新更换的井盖采用与道板相同材质的饰面,与路面融为一体。同时,实施多杆合一和架空杆线入地清理、箱体迁移,消除高空“蛛网”和地面障碍物;将楼宇、店铺原状设置不规范的排水管一并分流整治到位,解决雨污混流、污水明排等问题。

针对行道树生长空间不足,树穴起拱、界石位移等问题,南通市政部门根据不同路段特点“量身打造”树穴样式、构造、材质。在环城东路,树穴由不锈钢框架拼成,为10余棵根系发达的百年老树留足伸展空间;环城南路邮储银行门口,树穴采用与一旁石碑相匹配的石材修葺而成,尽显年代感,成为街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步道附属设施的设计上,我们更加注重彰显本地特色,融入南通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征、建筑风格等元素,引导城市更新向整体性、系统性发展。”邵雪军表示,畅通的步道,将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融合,满足了群众健步、夜跑、悦骑等多元需求,打造出彰显历史文化、可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生活空间。(作者:蒋娇娇 李映晓)

[编辑:吴一多]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