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成都是一座休闲安逸的城市,慢生活造就了独一无二的餐饮文化,许多外地游客对成都的美食饮品常常难以忘怀。近期被誉为成都人民心头好的菊乐食品(以下简称菊乐)递交了招股书,向北交所发起冲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菊乐第五次IPO之旅。自今年以来,监管层面频频释放积极信号,A股IPO业务明显回暖,不少公司重启上市计划。菊乐显然也想借政策东风,博一下未来。
只是作为知名的“IPO钉子户”,又是不招人喜欢的乳饮料概念,菊乐的上市之路注定充满了辛酸。况且由于需求疲软,今年乳品市场表现低迷,菊乐虽有爆火之象,但是资本梦并不好圆。
上市之路曲折不断
2017年9月,“西南王”新希望乳业首次递交招股书,2019年1月就在深交所敲钟挂牌,成为国内第12家乳业上市公司。不到两年就敲开了资本市场大门,羡煞一众地域乳企。
同样在成都的菊乐也在2017年12月向深交所中小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菊乐的闯关之路充满了曲折艰辛。2018年3月因材料不齐全主动撤回;2019年7月二次递表,因分公司出纳挪用近亿元资金,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再次折戟。
2020年6月,菊乐重整旗鼓三战IPO,然而由于财务审计出现错误无奈撤单。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换做别的企业可能就知难而退了,意想不到的是,2022年7月菊乐四进门,不过由于监管政策趋严,排队21个月后就不了了之了。
为什么菊乐这么执着上市,甚至有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味。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乳品市场竞争加剧,对于地域乳企来说,如果能够获得二级市场认可,便没有了资金烦恼,相当于拿到了“免死金牌”。
如果IPO不成功,菊乐的融资手段非常有限,要么用自身经营现金,要么依赖银行贷款解决后续发展问题,非常被动。而在这7年时间里,均瑶乳业、李子园、阳光乳业先后踏上了资本市场。
看到竞争对手们一个个跳过了龙门,菊乐肯定心急如焚。2024年9月转道新三板,开始为冲击北交所做准备。果不其然,今年6月24日菊乐通过上市辅导验收,获得IPO申报资格,开启第五次闯关之旅。
众所周知北交所上市条件相对宽松,审核较快,门槛最低,菊乐最有希望圆梦,那么其业绩成色到底如何呢?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72亿元、15.62亿元和16.4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5.61%,算不上优秀;归母净利润由1.72亿元上涨至2.32亿元,复合增速达到了16.32%,颇为亮眼。
不过判断企业能否上市不能光看财务数据,还要评估内外整体风险性。不巧的是,菊乐的内部管控并不好。2014—2019年菊乐眉山分公司出纳李某,以伪造银行回单、偷盖空白支票等手段,累计挪用资金9577.89万元。直到证监会问询,菊乐才对外披露此事。
员工侵占公司资产这么严重的事情,菊乐在招股书中知情不报,甚至经过近5年时间才发现,说明其内部管理制度存在重大缺陷。除此之外,菊乐在关联交易、大客户等方面都疑点重重。内部问题可以一点点解决,然而外部大环境就不那么好办了。
乳饮料故事不好讲
菊乐的前身为成都化学制药厂,1982年成功提取出甜菊苷后,将其与柠檬酸结合,1984年推出甜菊苷菊乐饮料正式进军食品行业。1993年引进瑞典“乐利包”生产线,主要生产饮料产品。
20世纪90年代,国内牛奶进入全民普及期,作为新兴消费品牛奶需求激增,市场商机巨大。1996年菊乐切入含乳饮料和乳制品市场,推出了粉红包装的“乐酸奶”。凭借这款明星产品,菊乐在西南地区声名鹊起。
只是随着消费升级,乳品市场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备受宠爱的乳饮料渐渐失去了光环。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24年含乳饮料市场规模为1512.6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5%。虽然增速高于汽水、植物蛋白、乳酸菌等类别,但远低于运动维生素、无糖茶饮品类。
事实上,自2014年乳饮料市场增速就已经放缓。原因很简单,高甜多糖的乳饮料和当下的低脂健康理念严重背道而驰。加上现在的消费者对营养成分十分重视,含乳饮料也就被归类于“假牛奶”范畴内。
市场走弱,如今乳饮料企业的发展都不太顺利。例如上市后的李子园营收原地踏步,迟迟迈不过15亿门槛;燕塘乳业的花式奶、乳酸菌乳饮料两大业务去年都出现了大幅下滑。
菊乐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2024年其含乳饮料收入9.55亿元,同比增长只有4.42%。而且在产业结构上,菊乐还太过依赖乳饮料。2023—2024年,含乳饮料贡献了近六成的收入。
当然菊乐早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些年开始发力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等领域,推出了打牛奶啰、A2鲜牛奶、雪糕、蜜咔滋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产业内容。去年灭菌乳收入2.31亿元,同比上涨25.69%。多元化转型效果明显,但是向综合性乳企靠拢则意味着盈利能力可能会减弱。
众所周知,乳饮料的毛利率要远高于液态奶、巴氏奶。报告期内,菊乐毛利率提升了3.86个百分点,去年达到了33.46%,但是相较2019年还是低了3.31个百分点。
别看菊乐的含乳饮料、发酵乳、巴氏奶、常温奶毛利率正在逐年提升,但变好的背后在于近年来原奶价格的走低。一旦原奶进入上行通道,菊乐面临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与此同时,开拓纯奶市场就必须在上游有所建树,才能拥有话语权。2022年菊乐收购了汉蜀牧业,同年11月在东北自建牧场,截至2024年底存栏奶牛总计10184头。虽然解决了奶源之忧,但这个数字还不足以支撑菊乐的全国化发展。
开疆扩土难如登天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讲究差异化,同质化严重的乳品行业更是如此。差异化在某种角度上其实就是特色化,近两年小众奶走俏市场,很大原因在于与众不同。
例如天润的奶啤、西域春的风味酸奶、海河的风味牛奶、燕塘的红枣枸杞牛奶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小众奶品,当然菊乐的酸乐奶也在此列。借由新营销风口,再加上如今的Z世代注重个性表达,地域乳企颇有春暖花开之势。
这么好的机会,很多三、四线乳企自然会选择扩张,为全国化铺路。此次IPO,菊乐募集资金5.52亿元,主要用于温江乳品生产基地的改扩建和营销网络中心升级两大项目。
去年菊乐的产能利用率为84.49%,在没有达到满产状态下还要扩产能增。而营销网络中心项目主要任务是完成规模化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渠道终端扩建、增强品牌推广、搭建线上营销平台等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菊乐位于甘肃古浪的有机牧场目前一期项目已经正式投产,引进了3000头通过基因筛选的A2奶牛。据悉该牧场设计存栏奶牛15000头,满负荷投产后可每年生产鲜奶7万吨。
结合募集资金用途和牧场项目,不难发现菊乐早就布了一盘大棋,誓要走出四川。那么菊乐能打破地域之困吗?
此前菊乐的大本营一直在四川省内,营收占比在98%以上。直到2020年收购了黑龙江惠丰乳品后,事业版图才扩大到东三省区域。不过由于惠丰乳品主要生产发酵乳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收入逐年下滑,东北三省收入占比已经由2022年10.32%下滑至2024年的8.02%。
也就是说,菊乐收购惠丰乳品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四川省内依旧贡献了近八成的收入。从目前的形势看,菊乐的战略是在稳住西南大本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甘肃、陕西、宁夏中西部市场,再通过电商平台辐射到全国其他省份。
很多地域乳企都有类似的想法,但面对伊利、蒙牛这两座大山,又有几个真正如愿呢?在乳饮料赛道,菊乐确实有一定实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菊乐在国内含乳饮料市场排名第八,在调配型酸乳饮料市场排名第四。
酸乐奶在四川家喻户晓,但是出了蜀地拿什么和伊利优酸乳、蒙牛酸酸乳一较高下呢?在产能、价格、渠道、知名度上,菊乐均不占优,如何让外省消费者接纳你的经典和新式产品呢?这或许是菊乐未来最大的难题。
结语
新时代有新契机,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小众乳企们有了翻身机会。凭借“网红”效应,菊乐业绩稳步向前。只是在内卷残酷的乳品赛道,想要提升竞争力不掉队,IPO无疑是最佳的办法,这也是菊乐死磕上市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的菊乐和一、二线乳业巨头们还有很大差距,仅靠酸乐奶一款大单品还不足以走得更远。不论IPO结果如何,菊乐都应该在产品内容、品牌宣传、渠道营销上多做创新,才能摆脱地域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