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至今已一周年。期间,A股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
在这一年里,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共受理涉及发行股份的并购重组72单,相当于2023年、2024年两个完整年度受理数量之和。其中,主板45单,创业板14单,科创板12单,北交所1单。
(资料图)
仅今年前8个月,交易所受理并购重组已达48单,超过2023年全年数量(47单)。
获受理的72单重组中,并购标的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55单涉及配套募资,配套募资总规模700亿元。
其中有2单重组上市,分别是三门峡铝业借壳焦作万方、海联讯吸收合并杭汽轮B。
另外还有2单吸收合并,分别是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船重工。
这2单吸收合并都是规模非常大的巨无霸重组,其中中国船舶并购规模最大,标的资产中船重工总对价为1151.5亿元;国泰海通重组的配套募资规模最大,达到100亿元。
从并购方向来看,收购半导体资产占比最大,72单中有12单标的与半导体有关,占比18%。
“9·24”后受理的72单重组中,已通过重组委审核的23家。已过会数量虽然只占32%,但并购资产规模达3500亿元,占比近6成;配套募资总规模366亿元,占比52%。
过审重组案例中,有6单并购资产规模超过百亿元,除了前述中国船舶合国泰海通之外,还有国联证券、远达环保、TCL科技、海联讯等4单上市公司并购。
过审案例中配套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有9家,占比12.5%。
“并购六条”提出,要提高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包容度,这在过审案例中也有体现。
在过审的23单重组中,只有11单设置了业绩承诺,12单未设置业绩承诺补偿措施;4单重组的标的资产处于亏损状态,占比17%。
除了这些过审企业外,还有5单重组在受理后终止审核,分别是新诺威收购石药百克、嘉必优收购欧易生物、ST宝实收购宁夏电投新能源、中国动力收购中船柴油机16.51%股权、青岛港收购联合管道等标的。
其中ST宝实在重组终止后修改了方案,改为现金收购,现已完成重组;中国动力在重组终止后,也表示将对交易方案进行优化。
在中介机构方面,“并购六条”以来获受理的72单重组中,保荐机构(独立财务顾问)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华泰联合13单、中信证券12单、中信建投9单、中金公司8单、国泰海通7单。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