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读研的中产妈妈,在“鸡娃”的路上劈开一条捷径 | 大象深度
大象新闻| 2023-09-12 10:34:54

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特约撰稿人 邱祎

雅思低配6分“上岸”的王欣,在香港都会大学的welcome reception上第一次跟教授和同学见面,坐在台下的她也就听懂了院长不到一半的欢迎致辞。


(资料图)

这样的压力与焦虑仅仅是个开始。王欣知道,后面还有无数座大山等她翻越,不过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为了进入香港这所大学读研,人到中年的王欣,一方面要克服记忆力减退的困难,一方面还要在照顾家人与孩子的琐碎中分出时间学习,一年多来,她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中途也数次想过放弃,幸好,性格要强的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顺利通过雅思考试并成功申请到了香港的学校。

这两年,中国内地正有一大批像王欣这样的中产妈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放弃自己的职位和薪水选择去香港读研,克服种种困难重新开始。只是,随着“鸡娃先鸡自己”的家长越来越多,这条在网上一度被称为“普娃逆袭”的首选之路,也开始变得拥挤和难走。

鸡娃的尽头是鸡自己

在这个全民焦虑的年代,没有谁能比一位妈妈更容易陷入重重焦虑包裹之中。

18岁上大学,22岁毕业、步入职场、升职加薪、结婚生子,最终坐上某互联网大厂部门主管的王欣,人生每一步似乎都顺风顺水,在每段年龄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刻度。然而,这样的人生在儿子上学后逐渐偏离了既定轨道,倾尽心血的她换来的只有无止境的焦虑和不甘。

从孩子两三岁懂事起,王欣就不惜花重金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请私教,培养“牛蛙”。985名校硕士毕业又在互联网大厂浸染多年的她,深知现在竞争的残酷和起跑线的重要性。这些年,儿子的每一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所谓的童年,变成了年复一年。可惜的是,儿子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数学特别差,差到补课都补不起来的那种,这种情况在学校里,难免成绩垫底。

王欣的儿子今年9岁,在北京一所小学读三年级,为了让儿子进入一所好的小学,王欣和丈夫在六年来就背负两百多万房贷买下北京一套只有40平的学区房,并提前一年提交入学资料,结果,由于学校突然不知为何缩减报名人数,很不幸她家孩子被调剂到一个颇为遥远的三流学校,之前所有的准备和努力通通作废。

更令王欣难受的是,即使在这所三流学校儿子的成绩仍旧很一般,虽然孩子也算努力上进,各种补习班和线上课程报了不少,但成绩就是不见明显提高,照这样下去,在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异常残酷的中考分流机制下,儿子大概率只能去读个职专,再往后的人生,王欣想都不敢想了,她不甘心,也不可能甘心。

与此同时,大环境的变动也让公司的内耗越来越严重,王欣每天早晨醒来都有不想上班的念头,导致失眠越发严重,眼里无光、心里无爱,家长为孩子的成绩忧心忡忡,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感觉自己每天行尸走肉般活着,生活逐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一天天黯淡下去。

担心阶层滑落的危机感驱使着王欣和丈夫寻找出口。彷徨之中的王欣有一次和香港的一位朋友聊天时,无意中了解到进修移居香港,并没有想象中难。随后,她又上网查了不少资料 ,打开社交平台输入“香港读研”这个关键词,王欣惊奇地发现,竟然有那么多40+的妈妈为了孩子未来,义无反顾选择人到中年去香港读研,通过“鸡”自己给孩子的教育换条赛道。

在和丈夫反复权衡之下,王欣决定放弃年薪可观、房车双全的生活,让丈夫留在内地工作,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她则为了孩子的未来重拾书本,去香港再读一个研究生学位,拿到香港身份后孩子不仅可以凭借DSE成绩申请香港公立大学和全球300多所海外名校,还能通过港澳台华侨生联考,低分迈入内地211或985名校的大门。

39岁,重新开启校园生活

虽然王欣读书时成绩很好,但工作多年后英语早就还给老师了,学历和工作经验也卷不过优才、高才那些申请人,所以最后选了门槛低但也稳妥的方式,全职去香港读研进修。

一开始选择院校和专业时,王欣也费了不少心思,对于香港的大学坊间有这样一则传言:学生“卷”港八,职场人、家长“卷”都会大学。被称为港九大的香港都会大学,成为了离开职场的中年人首选的热门学校,报名人数多,竞争也很激烈,综合各种因素后,王欣最终瞄准了该校的工商管理硕士。

敲定目标后,王欣一边联系中介开始准备各种手续,一边开始准备雅思考试,备考时,她发现工作后再学习发现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也深深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下降。每天,王欣都会在学得不够多、记得不够牢的想法里斗争纠结,又要分出一大半精力照顾孩子和处理家庭的琐事,压力比工作时更大。

由于五年多没碰过英语,第一次雅思考试,王欣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虽是预料之中但也很失落。由于两周后又要迎来第二次考试,她也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只能快速调整心态继续复习。一向不服输的她拿出高考前的劲头,硬是靠突击培训学习,终于在第二次考出了正常成绩,虽然是低分上岸,但毕竟跨过了最难的一关。

去年12月底,王欣开始提交申请资料,今年1月又补交资料,2月再次补交资料,2月底收到面试笔试通知,3月初开始面试和笔试,最终,王欣在3月13日顺利拿到 学校的offer,全程踩了很多雷,过程中的繁琐和等待中的焦虑回头想想一言难尽,好在没有掉入坑中,最后顺利上岸。

9月4日,开学第一天,王欣说自己可以用“浑身不舒服,哪哪都不对”来形容,已经提前两个月来香港适应的她不仅没怎么听懂学校welcome reception上院长和教授的致辞,也跟不上老师快节奏的授课方式,一堂研究课下来脑子里七荤八素,开学这一周她一直用蹩脚粤语,十分难为情地跟小她十几岁的同学借笔记。

在香港读研这一年,王欣要学9门课,数量不多但也不少,课程内容大致是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虽然难度可能没有内地985高校全职研究生那么大,但由于语言和环境等问题,加上Presentation、Report、essay一样都不能少,王欣一边自嘲自己读的是Master of Water(水硕),一挤全是水,一边还是要直面压力,把课9门课程慢慢啃下来。

一条并不好走的“捷径”

由于学校宿舍紧张,王欣选择在都会大学附近合租,居住环境与内地相比非常狭小逼仄,让她难以适应,合租舍友Lisa原本是一位全职太太,老公在房地产行业做得小有成就,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她同样选择来香港读研。

在香港这一年的学费加上各种签证费、材料费,王欣大概要花费25w人民币,合租的费用每人每月则是7000港币,加上日常的生活费和每月飞回北京看孩子,读研一年,王欣至少得准备50w人民币才勉强够用。

目前只靠丈夫一个人的收入,王欣还是觉得这笔钱花得肉痛,但想想孩子的未来,她和丈夫又觉得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两年,像王欣和Lisa这样去香港读研的中年妈妈越来越多,香港入境处每天都在排长龙,申领身份证的号提前四五个月才能预约上。那些当初被许多人嘲笑的大学申请难度也不断增加,容易毕业的学额被家长一抢而空,甚至有机构推出几十万的“保录”套餐,价格堪比名校申请,说起这些现象,王欣一直感叹真是太魔幻了。

在香港读研的签证可以续签,七年后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证,但眼看着来港读研的家长越来越多,这条移居之路也变得不像以前那么好走,香港生活的高成本,七年中政策的不确定性,还有家庭重心的完全转移,都考验着一个家庭的决心和资本。

王欣可以预见,相当一部分人会止步于2-3年后,成为炮灰,根本熬不到7年之后。接下来几年,随着香港人才引入以及双非港宝相继进入高考阶段,不管是港澳台联考还是DSE,竞争都会比现在更激烈。当然,相比内地鸡娃的现状,她对孩子的未来却多了一份信心,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

令王欣欣慰的是,她这一切努力儿子都看在眼里,看到爸爸妈妈为了生活,为了自己努力打拼,这对他是个很好的榜样,准备读研的这段时间,儿子明显比以前懂事也更勤奋了。

在舒适圈呆久了的王欣,也想借着去香港读研的机会,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未来职业发展有哪些机遇。她发觉自己这些年因为身处舒适区而变得麻木,很多事情上缺少创新的思想和勇气,但是这一年多的经历让她感觉曾经的大学时光好像又回来了,天下之大好像没什么地方不可以去了。虽然难免狂妄,但这种重拾自信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欣为化名)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